明太祖朱元璋為什麼要全國追殺羅貫中滿門 ?

羅貫中到底是哪裏人?

明太祖朱元璋為什麼要全國追殺羅貫中滿門 ?

對於羅貫中籍貫問題,學術界原來有幾種説法,如東原説、太原説、杭州説等,這種爭論由來已久,其中,東原説、太原説爭論最為激烈。目前,經過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多年研究,羅貫中籍貫東平的結論已成學術界共識。

1999年,由北京大學教授袁行霈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中國文學史〉》已明確註釋:“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祖籍東原,流寓杭州”。

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杜貴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可以認為把羅貫中視為東平人已經是學界主流。他説,早年也不認可羅貫中為東平人的著名學者胡適先生在“小心求證”後也改變了自己的觀點,認為羅貫中就是東原人。杜貴晨認為,胡適先生研究《水滸傳》將羅貫中籍貫為“東原”即“鄆州”亦即“東平”聯繫起來。這就在把《水滸傳》的著作權整個地判給了羅貫中的同時,也為《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為“東原”即山東東平人做了結論。因為當時鄆州州治正在東平。

是什麼滋生了“東原作家羣”?

當年轄地甚廣的東原,物質繁榮,文化興盛,產生了文學史上蜚聲文壇的“東原作家羣”。“東平府學”發達時期的元末明初,全國的著名作家有20多位在東平度過了青少年時期,後來出仕江浙一帶,羅貫中即是“東原作家羣”的一員。

大運河的南北貫通,以元大都為中心的雜劇藝術順流南下,在東平這塊交通便利、商業發達的肥沃土壤上生根結果,東平作為水滸戲重要發源地,濃厚的水滸文化是羅貫中自幼成長的一份精神食糧,他對樂府、隱語相當熟悉。明洪武十四年即1381年,羅貫中寫出了《三遂平妖傳》。他還寫過《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此後,更是創作出了《水滸傳》、《三國演義》兩部鴻篇鉅著。

此外,據《東平州志》和其它史籍記載,在羅貫中的原籍東平及周圍地區,歷史上發生過多次農民起義,如漢末青州黃巾起義、隋末瓦崗寨起義、唐末黃巢起義、北宋末年宋江在梁山泊起義等,上述歷史上和當時現實生活中的農民起義,也都對羅貫中的世界觀和藝術觀的形成起到重要影響。

羅貫中故里羅莊為何無羅姓?

在山東東平縣城西南隅、古宿國故城東南約一公里處,有一個2000多人的行政村羅莊村。這裏就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説家、戲曲家羅貫中故里。現今羅莊的5個自然村姓氏有姜、王、劉、張、李、侯、瞿、毛、卜、管等,唯獨沒有當年的大姓——羅姓。

據該村各族族譜記載,羅莊村最初只有羅姓一家,其他姓氏皆在明洪武年間陸續由山西洪洞縣遷來。由於羅貫中的資料史載很少,其祖上的情況更是幾乎沒有,因此只有民間的傳聞説起過羅家是當年東平的望族。

東平縣霍家莊一位名叫霍樹元的老人,1981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説:“我們家族在元代興盛,出了位狀元叫霍希賢,他有位好友叫羅本,就是寫《水滸傳》的羅貫中。羅在宿城羅莊住,也是個大家庭。我祖上為了與他相處,即把自家的府第建在了宿城,兩家府府相鄰。”

霍樹元表示,“自羅《水滸傳》問世,引起朱元璋不滿,滿門追殺,羅家府第的羅姓均走往他鄉。後來,羅家府第被侯、姜、李、劉等姓佔,就引出了現在幾個姓的羅莊而沒有姓羅的了。”

至於朱元璋為何痛恨羅貫中,有人認為《水滸傳》中的徵方臘之役,實際上描寫的是歷史上朱元璋征討張士誠戰爭。傳説朱元璋斥責《水滸傳》作者羅貫中大逆不道,險遭滿門抄斬的羅氏家族不得不遠走他鄉,而且三代人從此裝聾作啞。

民間傳説無從考證,但今人為傳承和弘揚東平文化,卻在積極奔走忙碌。有水滸四縣之一美稱的山東東平縣,早在於2006年就舉辦了羅貫中與《水滸傳》、《三國演義》國際學術研討會。記者獲悉,東平縣眼下正在在羅莊村興建羅貫中紀念館。“羅貫中紀念館”館名由國學大師馮其庸題寫,碑坊楹聯“高文典冊何如小説通俗,人傑地靈長為鄉幫增光”由已故著名學者何滿子和山東大學終身教授袁世碩撰寫。當地官員表示,建成後,該館將成為一處集藏品展覽、資料查詢、學術研究、碑林觀賞等多功能於一體的文化旅遊精品。

據説造物主的觀念,就是要女人服從男人,如果女人稍有作為,就必然遭到非議,什麼“不守婦道了”,什麼“不安分守己了”,是非譭譽像暴風驟雨鋪天蓋地的襲來。因此,像孟母教子、緹縈救父,就是封建時代女人們最高境界的作為了。中國歷史上作為最高的有三個女人:一是武則天,二是呂后,三是慈禧太后,但這三個女人都陷入了是非譭譽的漩渦。好在武則天深知做名女人的難處,是非譭譽在所難免,所以身後隻立一座“無字碑”,千秋功罪讓後人評説。

一百多年前的太平天國運動中,曾出現過兩位有名的女人,一是洪宣嬌,二是傅善祥。她們二人一文一武,可謂是太平天國的一對姊妹花。然而,這兩位有名的女人開始因為一個共同目標走到了一起,成為太平天國的一對姊妹花;後又始因為一個共同目標而分道揚鑣,成為爭奪東王楊秀清後宮專寵的勢不兩立的生死情敵。

關於洪宣嬌,許多史料都認為她是個武藝高強的美貌女子。最出名的記載見於清光緒32年,即公元1906年出版的咀雪廬主人著《祖國婦女界偉人傳》中的《洪宣嬌小傳》:“洪宣嬌者,軍中稱蕭王娘,天王姊,西王蕭朝貴妻也。年不滿三十,豔絕一世,驍勇異常,從女兵數百名,善戰,所向有功。蕭王娘及女兵皆廣西產,深奉秀全教,每戰先拜天帝。淡粧出陣,揮雙刀,鋒凜凜落皓雪。乘絳馬,鞍腰籠白氍毹,長身白皙,衣裙間青皓色。臨風揚素腕,指揮女軍,衫佩聲雜沓,望之以為天人。女兵皆錦旗銀盾。戰酣,蕭王娘解衣縱馬,出入滿清軍。內服裹杏黃綢,刀術妙速,衣色隱幻,一軍駭目。”

洪宣嬌是女兵中的首領,她身後跟着幾千女兵,從廣西一路殺出來,戰功顯赫。每次惡戰前,洪宣嬌都拜祭上帝,淡粧出陣,騎着白馬,身著青白色衣裙,揮舞雙刀。有一次,清軍有個頭頭,帶着一隊綠營兵衝到跟前,一看洪宣嬌面貌清秀,竟然愣住了。誰知就這一愣神的功夫,便把自己的小命搞沒了,剩下的清兵被洪宣嬌率領的女兵殺得落荒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