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澳門博彩業的起源 竟是被迫發展賭博

不久前,根據媒體報道,澳門“賭王”何鴻燊與原配夫人黎婉華所生的長女何超英於12月4日在香港養和醫院病逝,享年68歲。這條新聞再次引發了人們對於“賭王”何鴻燊的關注,而事實上他也是澳門博彩業歷史上一顆耀眼的明星。

揭澳門博彩業的起源 竟是被迫發展賭博

財政危機,葡萄牙人“被逼”發展賭博

澳門較為成熟的博彩業歷史大致可以追溯至晚清。而今我們從清代詩人丘逢甲的詩中就可以感受當時的情景:“銀牌高懸門市東,百萬居然一擲中。誰向風塵勞鬥色,博徒自古有英雄。”當時的賭博方式有“番攤”、“骰寶”、“鋪票”、“白鴿票”、“山票”、“字花”等,其中以“番攤”(據説是因為流行於廣東番禺而得名)最為盛行。

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中英簽訂《南京條約》,其中規定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實行自由貿易,這樣一來中國對外貿易的重心也就從南向北轉移,因此澳門作為轉口貿易港的重要地位受到巨大影響。與此同時,香港被英國人割佔之後實行自由港政策,葡萄牙人也效仿英國對澳門進行管理,這就導致海關收入減少,澳葡政府陷入嚴重的財政危機。

根據研究,在當時的情況下,能否改善財政狀況實際上是葡萄牙人維持對澳門管治的先決條件,所以亞馬留總督上任之後,首要問題就是扭轉葡萄牙人在澳門財政拮据的局面。

1846年,澳門總督彼亞度(Jose Gregorio Pegado)發出准許開設番攤賭館的總督訓令。隨後亞馬留(Joao Ferreira doAmaral)於1847年接任總督之後,把“番攤”、“闈姓”、“白鴿票”等賭博方式合法化。除此外,澳葡政府還推出了所謂“專營制度”,即政府通過公開招標而賦予中標人以壟斷經營的權限,這項制度起初只針對豬肉、牛肉等日用商品,到1850年則被應用於賭博,從此以後,博彩業就在澳門一步步壯大起來。

澳葡政府於1940年在澳門南灣亞馬留圓形地豎立了一座亞馬留騎馬的銅像,1992年卸下運回葡萄牙。

同樣淪為殖民地,為什麼賭博沒有在香港盛行?

同樣是晚清政府失去管治權的港口城市,為何香港就沒有發展起博彩業?其實葡萄牙人當初在澳門開賭的時候,香港也曾經開過賭,但英國是當時世界上強大的工業國,普遍更加重視工商業資本的力量,所以在各種反對聲中,英國議會決定在香港禁賭,並用雄厚的工業實力支持香港的發展。

而反觀葡萄牙,則是一個歐洲小國,到19世紀時早已衰落,“當時葡萄牙人要想靠正當的工商業發展是無法繼續經營澳門的,更不用説擴張殖民了,因此發展博彩業是一種‘逼上梁山’的做法。”

英國剛剛佔領香港的時候就宣佈其為自由港

我們通常根據常識也可判斷,賭博一般都是違法行為,而澳門從晚清時起,其實就已經將賭博合法化。葡萄牙本國法律雖然是禁賭的,據研究最早的一份史料顯示,早在1952年澳葡政府財政預算當中的賭博項目就是經過葡萄牙國王批准的,所以當時賭博的合法性不僅來自澳門總督,實際上也來自葡萄牙的中央政府。

這也就是説,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葡萄牙法律中雖然沒有明確在澳門發展博彩業,但實際是獲得葡萄牙政府默許的。這種情況直到1961年2月,葡萄牙政府才頒佈法令,正式將澳門開闢為旅遊博彩區,特別允許開設賭博娛樂業,此後“博彩”一詞取代“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