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兒莊戰役的勝利 李宗仁湯恩伯誰功勞更大

發生於1938年3月至4月的舉世矚目的台兒莊戰役至今已經過去76年。漫長的76年過去,人們才漸漸明晰了當年發生的真實事情。這其中,湯恩伯居功卓著,卻一直以來飽受誣責。這應當是很多誤讀中最不可原諒的也是最讓人瞠目的誤讀。

台兒莊戰役的勝利 李宗仁湯恩伯誰功勞更大

事實上,誤讀不成其為誤讀,而是撒謊。

湯恩伯這個人一向是國民黨中央軍的嫡系主力將領,至始至終受桂系李宗仁排斥和詬病。在李宗仁的回憶錄中,這種斥責有很多處,且大都出自國共決戰的關鍵時刻。直至最後防守京滬杭的湯恩伯自然而然成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草包司令、忘恩負義之輩!而且從來就沒有人為此質疑過!

湯恩伯被醜化被污衊,背後自然顯現的是蔣介石用人不善。這樣的指責自然大有市場,歷來為黨史軍史的編撰者所重視。

李宗仁晚年口述回憶錄稱:台兒莊戰役,在孫連仲部損失慘重,急需救援時,他“嚴令湯恩伯軍團迅速南下, 夾擊敵軍, 三令五申之後, 湯軍團仍在姑婆山區逡巡不進。”以至李宗仁“訓誡湯軍團長説, 如再不聽軍令, 致誤戎機, 當照韓復榘的前例嚴辦。湯軍團才全師南下。然此時台兒莊的守軍已傷亡殆盡。”

李宗仁回憶錄裏的這段話,被很多著作特別是影視作品所引用,被視為正統和真實。在李宗仁的“指導”下,不僅僅中央軍潰不成軍,湯恩伯等眾多血性將領被“膽小怕事”、“保存實力”、“見死不救”,等等。

湯恩伯在台兒莊戰役中軍功何以顯著?

湯恩伯在台兒莊戰役中任第20軍團軍團長,轄三個軍,總兵力7.2萬餘人,裝備精良。1938年3月中旬,蔣介石將第20軍團劃歸第五戰區,參戰台兒莊。

李宗仁給湯恩伯部下的第一道命令是:“第4師先頭之一部,應即開滕縣附近增援。”第4師隨即前往滕縣救援,在路上與日軍第63聯隊遭遇,激戰於龍山、虎山一帶。

3月21日,李宗仁再次命令第20軍團“應集中主力於嶧縣東側及棗莊西北方焦山頭附近一帶山地,於3月24日拂曉全線開始進攻,務先擊破嶧、棗之敵,向臨城、沙溝兩地附近側擊……”第20軍團也遵令,參與嶧縣、棗莊等地反攻。

顯然,湯恩伯部對李宗仁的命令並無抗拒。

湯恩伯之所以未能立即開往台兒莊支援孫連仲,乃是事出有因——湯若徑直南下,勢必將使所部陷入日軍夾擊,非獨不能支援孫連仲,反將牽累整個戰局。故湯恩伯採取迂回戰術,消除臨沂方向的危險後,才南下台兒莊。此即行政院所説,“湯軍團長恩伯指揮主力軍隊,迂迴棗嶧等處,側擊敵軍,獲取勝利之基礎。”

以上可知,李宗仁對湯恩伯的指責,屬於無中生有。

同屬桂系領袖之白崇禧,晚年在台灣接受中研院訪談,曾明確言及:“湯恩伯司令用兵適宜,當敵攻擊台兒莊之際,迅速抽調進攻嶧縣而逞膠着狀態之兵力,反包圍台兒莊之敵人與孫連仲部相呼應,同時,並調關麟徵、周碞二部擊破敵人由臨沂派來解圍台兒莊之沂州支隊,於任務完成後,仍回師台兒莊,此為其用兵靈活、合適之處。”

台兒莊戰役被貼上桂系標籤,李宗仁的作用其實有限。

台兒莊戰役開始階段的滕縣保衞戰,參戰國軍為第2集團軍第122、124師,此為王銘章指揮的川軍。到了臨沂保衞戰,國軍方面為第40、59軍,這是龐炳勛、張自忠率領的西北軍。

在關鍵的台兒莊保衞戰中,與日軍血戰的孫連仲所部第2集團軍,也屬西北軍。孫連仲4月5日給蔣介石的電報中説,“……連日激戰, 結果第27 師僅餘戰鬥員千餘人, 第31師千餘人, 第30師2千餘人,獨立第4旅2千餘人。負傷官兵之未退出者, 誓與陣地偕亡, 殺聲振天, 足寒敵膽……”戰後統計,第2集團軍傷亡2萬餘人,功勛卓著。

湯恩伯非但沒有瞧不起這些“雜牌軍”,反而主動與他們合作。如在滕縣失守後,湯恩伯即命參謀官找到張自忠、龐炳勛,“雙方確定了相互通信聯絡的具體辦法,並決定由第二十軍團兵站支援龐、張兩軍步機槍子彈40萬發,以補充他們彈藥的不足。”

湯恩伯與孫連仲的“裏應外合”,更是制勝關鍵。正如歷史學者韓信夫所言,“沒有孫集團軍在台兒莊堅持陣地戰,便沒有台兒莊的勝利;同樣,沒有湯軍團在台兒莊側背的運動戰,也不可能有台兒莊的勝利。它們在台兒莊戰役中一守一攻,相輔相成。”

李宗仁所屬的桂軍,李品仙的第11集團軍、廖磊的第21集團軍,奉命在津浦線南段一帶堅守,防備、監視日軍救援部隊。在淮河北岸小勝日軍的,是于學忠的51軍,屬東北軍系統。台兒莊戰役的勝利,桂軍固有其功勞,但遠非主力。

戰後論功行賞,孫連仲、湯恩伯、馮安邦等被授予青天白日勛章;其他參戰將領,被授予四等寶鼎勛章、陸海空軍甲種一等勛章等,被授勛者無一人出自桂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