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河抗戰的影響 東北義勇軍失去的穩定的後方

政治影響

熱河抗戰的影響 東北義勇軍失去的穩定的後方

日軍侵佔熱河後,繼續向長城沿線冷口、界嶺口、喜峯口、羅文峪、古北口各口發動進攻。日本向南京政府發出最後通牒“難保戰局不及於華北方面”

1933年3月8日,張學良因東北全境淪陷,被迫引咎辭職,蔣介石任命何應欽為北平軍分會代理委員長。之後長城沿線相繼淪陷。 其中古北口戰鬥中,中央軍第二十五師一四五團一個遠離主力的軍事哨所的7位勇士在大部隊撤防後,堅守陣地,獨立作戰,先後斃傷日軍100餘人,最後壯烈犧牲。日軍欽佩其勇,把這7人掩埋起來,並題“支那七勇士之墓”

到1933年5月下旬,日軍已侵佔秦皇島、北戴河、撫寧、遷安、密雲、薊縣、唐山等22縣,進逼平津,對北平形成三面包圍之勢,迫使南京政府締結城下之盟。5月22日,何應欽與駐北平日本大使館代辦回見。幾經周折,中國代表熊斌與日本關東軍代表岡村寧次在塘沽會談。5月31日,中日簽訂了《塘沽協定》。

熱河陷落後,東北各地義勇軍失去了賴以迴旋的大後方,斷絕了一切武器、彈藥和其他物資來源。《塘沽協定》簽訂後,蔣介石下令“侈言抗日者殺無赦”。接着,命令何應欽解散東北及冀東各地義勇軍、救國軍。1933年7月16日,何應欽正式通知救國會負責人應根據《塘沽協定》規定速予取消救國會。東北各地抗日活動走向低潮。

國歌軼事

《義勇軍進行曲》創作於1935年,最初是為電影《風雲兒女》創作的主題曲。這部電影正是以長城沿線風起雲湧的抗日義勇軍為背景的。許多資料記載,正是1933年爆發的熱河抗戰使聶耳親歷了抗日烽火,瞭解了抗日軍民,獲得了《義勇軍進行曲》的重要創作素材。

著名的抗日愛國人士杜重遠、原東北抗日義勇軍第二軍團副軍團長李純華、原北平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軍事部長王化一、原東北抗日義勇軍騎兵旅迫擊炮連連長劉鳳梧等眾多當年參加熱河抗戰的義士都在自己的文章或回憶中講述了聶耳等人來到熱河的四家子鎮,被《義勇軍誓詞歌》感動的經過。著名導演張慧衝也在此行拍攝的紀錄片《熱河血淚史》再現了1933年發生在四家子鎮的真實情景。

通過他們的敍述我們可以瞭解到當年事情的原委。1933年2月的一天,天降大雪。北平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軍事部長王化一、政治部長杜重遠,率音樂家聶耳、著名電影導演張慧衝等40餘人攜帶槍支彈藥、服裝、慰問品和攝影器材,趕往建平縣的朱碌科鎮。準備在朱碌科慰問抗日將士並進行閲兵。誰知到達朱碌科後情況突變,駐這裏的義勇軍團戰生病,副團長賭氣辭職。無奈,第二天車輛只能繼續行駛來到了駐有義勇軍第二軍團騎兵一團的四家子鎮。

劉鳳梧的兒子劉生林根據父親的回憶詳細地描繪了當時的情形:閲兵順利進行,結束檢閲後,劉鳳梧指揮等候領取補給的義勇軍戰士唱歌。聶耳人帶着慰問袋,來到隊伍前。聶耳用雲南話問道:“你用東北話唱的歌詞我聽不懂。你們唱的是啥子歌?”劉鳳梧也聽錯了:“我們唱的不是傻子歌,是《義勇軍誓詞歌》”。他從兜裏拿出一張《義勇軍誓詞歌》傳單,遞給聶耳:起來!起來!不願當亡國奴的人!……用我們身體築起長城。前進啊!前進!前進!豁出命來向前衝!前進啊!前進!向前進!殺!殺!殺!諸多研究者著文論述,這次熱河四家子閲兵時得到的《義勇軍誓詞歌》正是後來《義勇軍進行曲》的雛形,成為田漢、聶耳創作國歌《義勇軍進行曲》重要的核心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