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不能忘卻的記憶!之走進北大營

73年前的9月18日,日軍炮轟北大營,隨後佔領整個瀋陽和東北。今天特意選發此文,特別是80、90後的同學,瞭解這段屈辱的歷史

“九一八”,不能忘卻的記憶!之走進北大營

從1907年設立到1931年一夜成為殘垣斷壁,一直是駐兵重地的北大營歷經二十四載榮與辱。

在近四分之一的世紀裏,從最初的清政府軍隊到張作霖的奉軍、再到張學良的東北軍,這裏當時最大的後營駐過的軍隊不計其數。

如今,這個昔日最大的兵營早已被樓羣取代,唯有僅存的近百米長的三趟營房訴説着這裏曾經發生的往事。

當時最大的兵營

20世紀初期,經歷了近300年曆史風霜的大清王朝,在內憂外患的夾擊下,已是風雨飄搖,氣數將盡。在亂世之中崛起的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吞併各方勢力,在東北一家獨大。

張作霖十萬大軍分駐東北各處,留下大大小小無數兵營,其中最大的兵營當數瀋陽的北大營。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在東北正式設立行省,改盛京將軍為東三省總督,徐世昌任第一任東三省總督兼管將軍事務。在動盪的局勢下,為了穩定局勢,維持治安,徐世昌決定擴編軍隊,整治防務。為解決軍隊住宿問題,徐世昌下令在省城附近修建兵營,並在小北邊門外喇嘛園子購置土地作為營址,此處距省城北門約5公里,西距南滿鐵路約300米。1907年3月動工修建。整個營區呈正方形,每邊長約2000米。

四周有兩米來高的土圍子圍護着,土圍子上面可以並行兩人,在土牆兩側各挖1米深、3米寬的壕溝,夏季雨水流入溝內,形成天然護營河。土圍牆每邊中間都有卡子門,並設崗哨。南卡子門為當時主營門,設有衞兵室。門外大道經喇嘛園子、後老瓜堡與奉天古城的小北邊門相連。營區內,南部為大操場,東、西、北三面均建有兵舍,按隊、營、標(團)、協(旅)分別佈設成方陣,中間為協統辦公處。在大操場邊緣和營房之間,有“馬蹄形”的林蔭路,路面寬3米,可並行四路縱隊。南面從卡子門到協統辦公處有大路直達,並築有影壁牆。

《東三省政略》中有關於北大營最早的敍述:“建造陸軍第二混成協營房工程市平銀三十二萬五千兩,支建造陸軍第二混成協營房,收買敏低價值市平銀七萬五百十七兩二錢。”

作為清代的龍興之地,當時的沈城四面楚歌,日本和沙俄的侵略浪潮已經席捲小西門以西地區。晚清時期在東部設立的北大營成為重要資本,並使用了當時全國最先進的裝備。東三省總督徐世昌在《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二月十六日的第二混成協新建營房給工程局文》顯示,“全協營房總共三千四百數十間,工程浩大,炮隊(一營)原估房四百一十間,馬隊二百七十八間,火藥庫六間,軍械庫六十間……”

翻開瀋陽市圖書館內的相關資料,“奉天第二混成協(北大營),設有陸路炮一營,後又設有炮隊一營,系從第四鎮撥來,裝備日造七生半速射陸炮十八尊。故此,奉天新軍實有一鎮又一混成協,其中炮隊一標又一營。”

隨着營中駐軍增多,北大營附近湧現出眾多雜貨鋪、飯館、菜市等,頗有熱鬧鄉鎮的氣氛。

張作霖駐進北大營

張作霖是如何成為張作霖奉軍的最大據點的呢?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武昌起義的消息傳到奉天,這裏的革命黨人異常振奮,醖釀響應起義,為首者是張榕和藍天蔚。兩人志同道合,藍天蔚的部隊駐紮在奉天城郊北大營。

武昌起義的消息,讓東北三省總督趙爾巽感到脣亡齒寒。正在齊齊哈爾視察的他急忙趕回奉天,連夜召開會議,研究如何制止東北民眾響應起義。

奉天已是山雨欲來,趙爾巽顯得很頹喪。他知道,藍天蔚統帥的部隊是奉天最精鋭之師,幾乎能左右奉天城的局勢。雖然現在還有一支聽任自己調遣的奉天中路巡防營也在省城附近,但與藍天蔚的部隊力量相差懸殊。

面對嚴峻的局勢, 他想到了吳俊升,也就是後來做了黑龍江督軍的“吳大舌頭”。吳俊升是昌圖人,放馬的出身,生性彪悍,敢闖敢拼,在清軍中從士兵幹到參將,擔任奉天后路巡防統領,駐防通遼。趙爾巽起初對他寄予很大希望,試圖讓吳俊升力挽狂瀾。

趙爾巽本想祕密調遣吳俊升率部來奉天,然而沒有不透風的牆,消息走漏了。這個被走漏的消息改變了張作霖的命運。

張作霖當時是奉天前路巡防營統領,相當於團長,管轄的七個營中,有四個營的主官此時都在省城的講武堂。 張作霖格外聰明,他根本沒有請示趙爾巽,當機立斷,率領500名精鋭騎兵快馬加鞭,晝夜兼程直奔奉天。

張作霖急行軍趕到奉天后,趙爾巽給張作霖補發了調防命令,還任命張作霖為奉天城防司令,並將省城附近和鐵嶺一帶駐防的中路巡防營也交給張作霖統一指揮。這樣一來,張作霖手下的兵力達到了十四個營之多,完全可以和藍天蔚麾下部隊相匹敵。

張作霖逼走藍天蔚 設計殺害了張榕。 藍天蔚被逼出走後,第二混成協的官兵們憤憤不平。加之繼任協統聶汝清剋扣軍餉,軍營中怨聲載道。1912年6月19日,正值端午節,軍隊放假一天,官兵在營內過節。這天21時,喝醉了的三標三營兵丁正在發牢騷,忽見二營柴草廠起火,在革命黨人孫祥夫的鼓動下,三營兵丁開始譁變,一營、二營隨之響應。他們撬開武器庫搶得槍支彈藥,蜂擁出營,直撲大北邊門。

趙爾巽聞訊後,大驚失色,立即命令中前兩路巡防營統領張作霖和先鋒營統領吳慶桐在城外截擊。譁變士兵因倉促起事,最終寡不敵眾,天明時紛紛散去。張作霖一面派兵搜緝逃兵,一面奉命親率部下佔據北大營。

張作霖在鎮壓北大營兵變中立了頭功。他不但受到趙爾巽的特別嘉獎,而且得到袁世凱的賞識。駐奉天省城的唯一一支陸軍第二混成協的力量被大大削弱,隨後被調往關內。張作霖部成為奉天省實力最強的部隊,不久即被編為陸軍第二十七師,由地方武裝變身為正統軍隊,駐進了北大營,從此北大營成了張作霖奉軍的最大據點。

北大營的坦克部隊

張作霖部駐防北大營後,北大營已從一座單純的軍營變成了一所綜合性的軍事機構。 張作霖在北大營一面設立軍校,培養軍官,訓練士卒,提高部隊作戰能力;一面增強裝備,擴充軍事實力。1915年,張作霖要求將北大營“原有房間3550餘間”全部“拆舊翻新”;1920年直皖戰爭結束後,張作霖命孫烈臣在北大營宴請段祺瑞部投降之營、連、排長及各教練官,並將全部降軍暫編為步炮兩營;1921年9月,陸軍第二十七師在每營成立一個隨營學校;1922年,在北大營架設電燈;1923年,為了救濟退伍軍人,在北大營設立軍人工廠,內分縫織等八科,讓士兵分班學習。同時還在北大營組建制造廠,專門製造槍炮。1924年9月,北大營長波無線電台竣工,開始傳遞官電;同年,東三省陸軍二、六旅旅長張學良、郭鬆齡在北大營組織軍官教育速成班,培養新式軍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中國各路軍閥中,東北軍是最早使用戰車的一支。張作霖時代的東北軍曾裝備過一批雷諾FT-17坦克,大部分配裝捷克造ZB-26式機槍。東北軍擁有的雷諾FT-17坦克,大多采購自法國,也有部分來自波蘭和西伯利亞俄國白軍。張學良將軍似乎對法國武器情有獨鍾,還曾多從法國採購高德隆式飛機。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滿洲事變寫真大全集》中展示了其攻佔北大營,佔領瀋陽後繳獲武器的一些照片,其中一張照片,顯示的是日軍在北大營繳獲的東北軍坦克。圖中可見,北大營駐軍至少有六輛坦克。這些坦克,分析判定當為張學良部東北軍裝備的雷諾FT-17型法制輕型坦克。

雷諾FT-17輕型坦克,1917年,製造出第一輛樣車。同年9月,批量生產。是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生產的輕型坦克,是世界上第一種裝備可旋轉炮塔的坦克。戰鬥全重 7噸,最大時速10公里,乘員2人。這是一種早期較為優秀的坦克,曾被大批製造,供多國使用,直到日軍進駐印度支那,駐越南的法軍仍在使用這種坦克。

1926年在和直係軍閥吳佩孚的戰鬥中,曾使用這批雷諾坦克,也是中國軍隊第一次使用近代化坦克車輛進行戰鬥的記錄。此後東北軍曾在多次內戰中使用裝甲部隊,雷諾戰車是其主力。

北大營部隊的坦克部隊成為奉系陸軍中的“最貴”部隊,在瀋陽文史資料記載,“國內無柴油可用,皆為國外泊來,每月抵奉油品三千五百餘銀元,分入北大營新整編第七旅以及新民兵營內,供戰車教習。”在當時,一名普通士兵月工資2銀元,如此算來,這些燃油相當於一個半團的工資水平。

一夜之為殘垣斷壁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鐵道“守備隊”炸燬瀋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築的南滿鐵路路軌,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藉口炮轟瀋陽北大營,。北大營駐軍旅長王以哲奉令遵守“非戰公約”,未予抵抗。9月19日晨,北大營淪陷,張作霖父子苦心經營多年,引以為傲的北大營頃刻間被毀,東北軍也被迫退出了東北,北大營內只剩了殘垣斷壁。

當時駐防瀋陽的第七旅是東北軍精鋭,根據記載,該部轄三個步兵團駐守北大營,是張學良的看家部隊。該部裝備有迫擊炮、平射炮、輕重機槍、車輛騾馬,還配屬一批雷諾坦克,是東北軍中裝備最精良的一個旅。

但是,在北大營被攻佔的過程中,卻只有日軍戰車進攻東北軍的記錄,而沒有東北軍用坦克迎戰的記載。 那麼,這支當時中國少見的機械化部隊在事變中的命運又是怎樣的呢?

根據東北軍老人的回憶,這批坦克共計12輛。在日軍進攻北大營的時候,由於東北軍奉命不抵抗,坦克既沒有加油也沒有裝彈,以免構成日方指責東北軍“啟釁”的藉口。待局勢發展到無法控制,戰車已經既來不及投入作戰也來不及逃離了,只得放棄。

這批坦克在北大營被俘後,有資料表明日軍將其用於進攻黑龍江馬占山部,後將一部分車輛運回國內研究,一部分車輛轉交偽滿洲國軍。 不過,東北軍裝甲部隊的雷諾FT-17型戰車並未在九一八事變中完全覆滅,部分車輛被帶入關內。

其實,日軍在瀋陽投入的戰車,多為輪式裝甲車,從戰鬥力對比而言,雷諾NC-17戰車還要勝之一籌。因此,有戰鬥經驗的東北軍戰車部隊未經抵抗就束手被擒,實在是一件令人扼腕的事情。

“高粱葉子青又青,九月十八來了日本兵;先佔火藥庫,後佔北大營……”這首曾流傳於長城內外、充滿悲憤哀怨之情的歌謠,後人可以從中感受到那段屈辱的歷史。

在“九·一八”事變當晚,日軍用24釐米口徑榴彈炮向軍營內轟擊。炮彈的威力非常強大,爆炸後留下了一個數十平方米的大彈坑。日軍佔領瀋陽後,曾在此處修建一座“紀念碑”,彈坑被修建成地下室。

日偽侵佔瀋陽,還出版了一張《奉天遊覽案內圖》,作為來東北觀光的指南。在詹洪閣收藏的這張老地圖中,標註的觀光遊覽地包括盛京宮殿(瀋陽故宮)、北陵及附近騎馬場、東陵、小河沿等傳統的瀋陽景點。比較引人關注的是,在地圖的東北角,將北大營也作為一個遊覽區標註出來。這裏也成為了日本人來奉天觀光的必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