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亂華”事件是怎樣發生的?又有怎樣的影響

五胡亂華是由氐族及匈奴族揭開序幕,304年冬天,氐族領袖李雄佔成都,自稱“成都王”;史稱成漢,匈奴貴族劉淵起兵於離石(今山西離石),史稱漢趙,這是五胡建國的開始。

“五胡亂華”事件是怎樣發生的?又有怎樣的影響

晉懷帝永嘉四年(310年),劉淵死,其子劉聰殺太子劉和即位。

311年(永嘉五年)四月,劉聰部下石勒,殲晉軍十多萬人於苦縣寧平城(今河南鹿邑),並俘殺太尉王衍等人,劉聰又遣大將呼延晏率兵攻洛陽,屢敗晉軍,前後殲滅三萬餘人,六月呼延晏到達洛陽,劉曜等人帶兵前來會合,攻破洛陽,縱容部下搶掠,俘虜晉懷帝,殺太子、宗室、官員及士兵百姓三萬多人,並大肆發掘陵墓、焚燬宮殿,史稱“永嘉之禍”或“永嘉之亂”等。

313年,劉聰毒死了晉懷帝,懷帝侄司馬業(或作司馬鄴),在長安登基,是為晉愍帝。

316年前趙劉曜攻長安,俘虜晉愍帝。

317年晉愍帝被殺,士族王導、王敦等,扶植晉朝遠房宗室司馬睿,在建康登基,是為晉元帝,歷時五十二年的西晉滅亡,東晉開始。

五胡亂華時期處於中國被外族侵佔,北方淪陷時期,對中國歷史發展有着深遠的影響,首先,他是首次外族成功入侵中國,中國北方淪陷,五胡亂華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野蠻的胡人對華夏文明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中國處於生死存亡的歷史關頭。

永嘉之亂以後,中原在異族的野蠻統治下,長期陷於戰爭,民生經濟大受破壞,人口鋭減,晉室政權南下,改都建康,建立了東晉。

五胡亂華時,又有大量的西北諸胡和北方的鮮卑遷入中原,《晉紀》、《晉書》記錄當時永嘉喪亂,中原士族十不存一。

唐編《晉書》卷65《王導傳》據説:“洛京傾覆,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這就是説,南遷的人超過了半數,留在北方的漢人紛紛建立塢堡以自保,匈奴、羯等族軍隊所到之處,屠城掠地千里。(如《晉陽秋》殘本所稱的“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殺百姓數十萬,諸晉史中也有大量屠殺記錄,屠殺在數個州開展)石勒其侄石虎更加殘暴。

原先在中原地區的士族、仕人、農民、手工業者、商賈等也紛紛逃亡到南方去,他們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的經濟和文化發展,使江淮和江南地區日漸富庶和繁華,最終在南北朝時期取代中原而成為全國的經濟文化中心。

遷到南方的中原部族與當地的人民和百越各族相融合,形成了一種包含江南特質的新興文化;華北的六族(漢族、匈奴、鮮卑、羯、羌、氐)之間進行了長期混戰和廝殺,如冉閔發佈“屠胡令”,漢族羣起響應,幾乎將羯族殺絕,其他的胡人紛紛逃出中原,路上又因為糧食、牲畜、財產等不斷互相殘殺,死傷大半。

到五胡亂華的後期,除漢族和鮮卑族仍保持其勢力與明顯的民族認同外,匈奴、羯(匈奴中的白奴)、羌、氐戰敗後或被大量屠殺,鮮卑族拓拔部最終獲取勝利,建立北魏之後逐漸統治華北地區,遂開始了後來的孝文帝改革。

第三世紀末,當西晉內部爆發了血腥的權力鬥爭和內戰時,帝國不能有效地控制境內的遊牧民族,這些遊牧民族藉此稱兵反抗中國的統治,引發了長達三百年的戰爭,在此時期,漢人被驅逐到南方,建立以建康為首都的五個政權,北方留給遊牧民族先後建立了超過二十個以上的政權,幾乎平均11年便有一次朝代更替,成為秦以後中國古代分裂時間最長、動亂頻率最高的歷史時期,因此,常被史學家稱之為“亂世”。

政治上的不穩定,必然導致頻繁的戰爭,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以及它們相互之間的戰爭連年不斷,持續近150年之久,北魏“孝昌之際(公元525年),亂離尤甚,恆代而北,盡為丘墟。

崤潼已西,煙火斷絕,齊方全趙,死於亂麻,於是民生耗減,且將大半”,這種毀滅性戰爭的結果,便是“人皆相食”、“白骨遍野”、“千里元煙爨之氣,華夏無冠帶之人”。

統治階級之間的爭權奪利,加上對人民的殘酷剝削,使得“民盡流離,邑皆荒毀,由是劫抄蜂起,盜竊羣行”,貧民起義層出不窮。

南北朝時,南北方發生了多地大量的的流民大起義與農民戰爭,長期的戰爭不僅加劇了社會的動盪不安,而且造成社會經濟的大破壞,大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