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鴉片戰爭路線介紹 戰爭過程

根據英法聯軍對中國發動戰爭的順序可以瞭解到,第二次鴉片戰爭路線是先廣州,然後是天津,最終是首都北京。

第二次鴉片戰爭路線介紹 戰爭過程

第二次鴉片戰爭路線圖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第一階段,英法聯軍通過在中國製造“亞羅號”事件,從而對中國廣州發動武裝進攻。隨後清軍在葉名琛的帶領下進行了強烈的反抗,但是因為武器裝備相差太遠,所以最終廣州淪陷,雙方簽訂了《天津條約》。

在第二階段,英法聯軍首先在天津大沽口發動戰爭,之後戰火一度蔓延到整個天津,天津淪陷之後,他們繼續北侵,成功的佔領了北京,火燒了圓明園,咸豐皇帝陳出逃,中國被迫簽訂《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真正結束。

另外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被迫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在這些條約中,華夏被迫開放了一系列沿海地區的口岸,主要有瓊州、廣州、台灣、汕頭、南京、鎮江等等,這些通商口岸的開放,使得英法聯軍子在中國獲得了更大的市場,同時也有了原料產地和廉價的勞動力。同時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都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範圍輻射廣,向內陸蔓延。當然除了開放頭上口岸,中國還對侵略者割讓了中國的領土,主要是烏蘇里江以東等地方。

綜上,第二次鴉片戰爭路線是廣州、天津、北京;開放通常口岸的路線有南至北則是先瓊州,緊接着是汕頭、台灣、九江、南京、鎮江等,最終是煙台和營口地區;被分割出去的土地線路則是由黑龍江以北開始,到最後的霍爾果斯河以西等地區。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了簽訂什麼條約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作為戰敗方的中國不斷的通過簽訂不平等條約來獲得暫時的和平,這使得西方列強為了利益不斷的向中國發動戰爭,也導致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戰線不斷被拉長。那麼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什麼條約呢?

簽訂《天津條約》圖片

關於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什麼條約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的條約不止一個,下面就來看看第二次鴉片戰爭都簽訂了哪些條約?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中國最先簽訂的條約是《璦琿條約》,1858年5月,中國在於沙俄的戰爭中失敗後,被迫簽訂的第一條不平等條約,該條約將中國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領土割讓給了俄國,同時還將烏蘇里江以東至海的中國土地改為由中國和俄國共同管理。

隨後英法聯軍在美國和俄國的支持下對中國發動了廣州戰役,並且攻佔了中國天津,由此中國分別與英國、法國、美國和俄國簽訂的《天津條約》,在中英《天津條約》中,中國將南京、台南、漢口和九江等地區開設為通商口岸,並且同意英國人可以隨意進入中國內陸,甚至在答應英國在北京修建公館,並在通商港口設立領事館,並且答應賠款白銀四百萬兩給英國。

在中法《天津條約》中,中國同意其天主教進入中國自由傳教,同時白允許法國兵船在通商口岸自由停泊,當然有同意給法國賠款兩百萬兩白銀。當然在與美國和俄國簽訂的《天津條約》中,中國也是答應了一系列的不同等條款。

隨着北京城的淪陷,為了停止戰爭,中國再次同英國、法國和俄國簽訂了《北京條約》,隨着北京條約的簽訂,第二次鴉片戰爭才徹底的畫上了句號。也就是説,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中國主要同侵略者簽訂了《璦琿條約》、《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

第二次鴉片戰爭傷亡統計

第二次鴉片戰爭傷亡情況其實要從作戰雙方來看,作為侵略一方的英法聯軍在武器裝備精良的狀況下傷亡人數並不多,相反裝備落後,戰術死板的清政府軍團則傷亡慘重,還屢戰屢敗。

第二次鴉片戰爭圖片

當然第二次鴉片戰爭傷亡人數並沒有明確的記載,所以對於戰爭的傷亡狀況更多的是後人根據戰況進行的分析。在第二次大沽口保衞戰中,英法聯軍的傷亡人數算是多的了,據説有將近六百人。另外就是在中法戰爭中,中國軍隊在還沒正式開展之前,就已經宣告投降,所以在這場戰役中,法軍並無人員傷亡。

第一次大沽口戰役和天津戰役中,並沒有雙方明確的傷亡記錄,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城時,清政府已經卷軸鋪蓋逃跑了,所以雙方也沒有進行交火,但是英法聯軍對華夏人民採取的侵略方式是燒殺搶掠的,由此可以推斷出,華夏人民傷亡慘重。

另外就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華夏內部的農民起義運動也進入到了高潮,所以當時的清政府對侵略者採取了放任,轉而鎮壓起義軍,甚至在起義難以鎮壓下去後,聯合侵略者一起鎮壓起義,這樣的行為,無形中更是加大了華夏人民的傷亡。

綜上,比起華夏人民的傷亡,英法聯軍的傷亡應該可以忽略不計,畢竟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華夏的官方軍隊跟華夏的起義軍打了起來,這樣的狀況下,傷亡的依舊是華夏軍隊,其次則是跟外國侵略者的戰役武器裝備跟不上所造成的傷亡,總計絕對是非常大的,也就是説第二次鴉片戰爭傷亡比較慘重的還是中國。

第二次鴉片戰爭所造成的損失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中國政府因為多次失敗而不斷的與西方列強簽訂不平等條約,這對於中國方面造成的損失並不只是用金錢能夠衡量的。那麼第二次鴉片戰爭損失有哪些呢?

第二次鴉片戰爭圖片

第二次鴉片戰爭損失首先是廣州戰役以及兩次大沽口戰役,最終以簽訂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而宣告結束。當然《天津條約》並不是簡單的與西方列強共同簽署,答應對方一些不平等條約,而是分別簽署與不同的國家簽署,所以損害的利益等也是加倍的。在《中英、中法天津條約》中,中共政府同意英國派公使常駐北京,同時還增開了南京等地為通商口岸,允許外籍在華傳教,以及入內遊歷通商。同時修改了入關税收,減輕了商船噸税,對英國賠款四百萬兩白銀,法國是二百萬兩白銀,最後賠款數額增加到了八百萬。

隨後在英法聯軍佔據天津後,又轉戰北京,成功攻佔北京之後,英法聯軍將皇家園林圓明園洗劫一空,裏面的珍貴文物被英法聯軍搶佔一空,搬運不走的也被侵略者一把火給燒了,這對於中國歷史文化是一種非常大的損失,園林中有很多東西都是無價之寶,所以損失無法預計。之後中國又分別與英國、法國和沙俄簽訂了《北京條約》,就這一條約來説,最主要的是對領土的劃分,在《中俄北京條約》中,俄國直接佔領了烏蘇里江東至海的大片領土,這也是對現在中國國土面積的一個奠定。也就是説第二次鴉片戰爭損失涉及到賠款、割地、税收等方面。

第二次鴉片戰爭過程概況

第二次鴉片戰爭一共持續了四年之久,期間發生了很多的戰役,包括廣州戰役、大沽口戰役等,那麼第二次鴉片戰爭過程是怎麼樣的呢?下面就來看一下第二次鴉片戰爭的過程。

第二次鴉片戰爭圖片

1856年,英國以廣東水師在廣州黃埔捕捉中國船“亞羅”號上面的海盜為藉口發兵進攻廣州,也就是廣州戰役的開端。

1857年12月,英法聯軍再次集結了約五千人左右在中國珠江口,並且展開進攻。當時美國和俄國也派軍抵達香港,同英法兩國的軍隊匯合,一起展開了侵華運動。此時的中國國內也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其中最主要的是太平天國運動,為鎮壓中國的農民起義,滿清政府將兵力完全對內,從而放縱的西方列強對中國沿海的侵略。1857年12月28日到29日,僅僅兩天的時間,英法聯軍成功的攻陷了廣州,第二次鴉片戰爭廣州戰役中國戰敗。

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國再次集結艦隊,這次他們選擇的地點是中國大沽口,但是並沒有直接發兵攻打,而是向中國提出了談判。就當時而言,美國和俄國表示自己願意充當中間人,在雙方談判過程中進行調節,但是其目的依舊是為了在中國謀取利益。當時執政的是咸豐皇帝,他下令駐紮在天津大沽的的清軍設防,同時派出談判大臣前去交涉,但是英法談判的真是目的並不是談判,而是為了拖延時間,進行軍事準備,所以談判自然是以失敗告終,談判失敗後,英法美俄開始向中國發動進攻,這也就是第一次大沽口戰爭。同樣這次戰爭中國戰敗了,分別與英法美俄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不久,四國又再次發動了第二次大沽口戰役等戰爭,戰火直接蔓延到了北京,北京淪陷後,火燒了圓明園。所以説第二次鴉片戰爭的過程就是英法聯軍侵華的過程。

第二次鴉片戰爭武器裝備對比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軍的兵力是英法聯軍的數倍,但是戰爭卻一敗再拜,究其主要原因,則是武器裝備差距太大。那麼第二次鴉片戰爭裝備是什麼呢?

第二次鴉片戰爭圖片

關於第二次鴉片戰爭裝備要從戰爭雙方對比來看。雖説火藥是中國發明並且傳到西方的,但是真正將其用在武器上的是西方國家。在西方列強的侵略戰爭中,他們用到的侵略武器就是利用火藥製造的洋槍洋炮。雖然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政府軍隊中也配備了槍炮彈藥,但是這些武器裝備砸英法軍隊的武器面前完全不夠看,何況更多的清軍士兵手裏拿的還是大刀長矛。

據史料記載,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清政府士兵手裏拿的是大刀長矛以及弓弩,剩餘的百分之二十左右雖然用的是火器,但是也僅僅是射程不足已一二百米的鳥槍,抬槍,子彈的射出時間是一分鐘左右一發;另外擁有的大炮其射程也就只有一千米左右,並且使用的是實心彈,殺傷力非常的小。

在説英國軍隊手中的武器,所有的士兵手中全部是步槍,最低射程是兩百米,一分鐘可以發射三枚子彈,另外英國軍隊手中的大炮射程在兩千到三千米之間,配備的彈藥除了少量的實心彈之外,還有殺傷力非常大的開花彈和霰彈。當然英國還有軍艦,這些軍艦中最大的長有三十多丈,分為上中下三層,可以安裝七十多尊大炮,中號的也有兩層,能夠配備三十到四十尊大炮,除了軍艦上配備大炮之外,輪船上也裝有十尊大炮,以上便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中英雙方的武器裝備。

所以説,第二次鴉片戰爭裝備雙方相差過多,所以即使清軍數量龐大也無濟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