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烈士王波 開闢豐灤密根據地血戰日偽捐軀

王波曾是個文弱書生,在“九一八”事變之後毅然投筆從戎。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他選擇毅然赴死。如今,在密雲縣雲蒙山區,雖然戰鬥的遺蹟已經模糊,但王波烈士的抗日事蹟早已永久地鐫刻在這裏一草一木之上,流傳在山川之間。

抗戰烈士王波 開闢豐灤密根據地血戰日偽捐軀

九一八事變後考入北平中國大學 1937年加入共產黨奔赴抗日前線

王波曾是個文弱書生,在“九一八”事變之後毅然投筆從戎。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他選擇毅然赴死。如今,在密雲縣雲蒙山區,雖然戰鬥的遺蹟已經模糊,但王波烈士的抗日事蹟早已永久地鐫刻在這裏一草一木之上,流傳在山川之間。

英雄故事

抗日救國離別妻子

九一八事變後,王波告別新婚妻子隻身流亡關內,後考入北平中國大學,並接來妻子陪讀。然而日寇的魔爪繼續伸向華北,平津危急,王波再也無法安心讀書,決心棄學投身抗日救亡運動

這天,王波對已懷孕的妻子講明瞭自己的志向和想法,請妻子回原籍等候消息。王波的妻子蘇雪金理解丈夫,但想到夫妻一別,不知何時能見,忍不住痛哭失聲。王波温存勸慰:“你是個好妻子,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咱不能只顧小家不顧國家。我送你回家是為救國,抗日勝利之日就是你我夫妻團聚之日。”

妻子走後,王波毅然放棄了中大的學業,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抗日救亡活動中。他一邊靠打工養活自己,一邊撰寫文章,奔走呼號,進行抗日宣傳和鼓動工作,並參加了一二九愛國學生運動。

開闢豐灤密根據地

1937年全民族抗戰爆發時,王波遇到中大學長白乙化,隨他奔赴綏遠墾區,加入共產黨,參加墾區暴動,東渡黃河開赴抗日前線,從此開始了戎馬生涯。

王波長於文筆,綽號“高爾基”,在抗日先鋒隊一直負責編輯《抗日先鋒》小報。又隨抗日先鋒隊在八路軍三五九旅培訓數月,學習了八路軍的戰鬥作風和戰術指揮,成為文武雙全的指揮員。

1940年4月,王波奉命率十團三營先期進入密雲雲蒙山區。在王波等人的努力下,羣眾很快發動起來,6月,以密雲雲蒙山區為中心、地跨長城內外的豐灤密抗日遊擊根據地正式宣告成立。

血戰日偽捐軀報國

1941年秋末,日偽集中萬餘兵力對豐灤密根據地進行大“掃蕩”,王波臨危不懼,帶領一個營戰士誓死不離根據地,與地方部隊和羣眾一起開展反“掃蕩”。

1943年5月,由於抗日軍民頑強堅持鬥爭,豐灤密根據地不但沒被摧毀,抗日武裝反而越戰越強。這年秋天,日偽軍像往年一樣,到處搶糧食。為保護羣眾利益,王波帶領隊伍開展了護秋鬥爭。11月11日,王波親自指揮戰士打擊搶糧之敵。戰鬥開始後,一顆炮彈落下,王波被炸傷,昏死過去。王波甦醒後,見偽滿軍已逼近,自己卻無法行動,急忙將記有機密的筆記本燒掉,並大罵日偽軍。敵人惱羞成怒,揮刀將王波殺害。

1944年5月,豐灤密聯合縣和五區隊在密雲北香峪南溝為王波烈士建“救國救民”紀念碑。碑文為:“王政委千古。王波同志遼寧瀋陽宏陵堡人,年三十二歲,北平中國大學肄業。一九三七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為模範黨員。入黨後即參加武裝鬥爭,與日本帝國主義直接肉搏,艱辛備嘗,功勛卓著。民國三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南香峪戰鬥壯烈殉國,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流盡最後一滴血。”

人物小傳

王波,原名王慕禹,遼寧瀋陽人。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流亡關內就讀北平中國大學。1937年隨白乙化赴綏遠墾區,參加抗日先鋒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6月任華北抗日聯軍第三大隊教導員。1940年1月任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十團三營教導員。同年4月率三營先期進入密雲開闢豐灤密抗日根據地。1943年5月任豐灤密地區隊政委、中共豐灤密縣委委員。同年11月11日,在指揮南香峪戰鬥中不幸受傷被俘,英勇就義,時年3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