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羣 澳大利亞大堡礁共有2011公里

世界上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羣在哪裏?大堡礁(英文:TheGreatBarrierReef),是世界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羣,位於南半球,它縱貫於澳洲的東北沿海,北從託雷斯海峽,南到南迴歸線以南,綿延伸展共有2011公里,最寬處161公里。下面就跟本站一起具體看看世界上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羣等相關內容。

世界上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羣 澳大利亞大堡礁共有2011公里

規模

大堡礁位於澳大利亞東北部昆士蘭省對岸,是一處延綿2000多公里的地段,它縱貫蜿蜒於澳大利亞東海岸,全長2011公里,最寬處161公里。南端最遠離海岸242公里,北端離海岸僅16公里。在落潮時,部分珊瑚礁露出水面形成珊瑚島。這裏景色迷人、險峻莫測,水流異常複雜,生存着400餘種不同類型的珊瑚礁,其中有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這裏有魚類1500種,軟體動物達4000餘種,聚集的鳥類242種,並有着得天獨厚的科學研究條件。這裏還是某些瀕臨滅絕的動物物種(如儒艮和巨型綠龜)的棲息地。

它是世界最大的珊瑚礁區,延伸於澳大利亞東北岸外,長逾2,000公里(1,250哩),距岸16~160公里(10~100哩),由數千個相互隔開的礁體組成。許多礁體在低潮時顯露或稍被淹沒,有的形成沙洲,有的環繞島嶼或鑲附大陸岸邊。是數百萬年來由珊瑚蟲的鈣質硬殼與碎片堆積,並經珊瑚藻和羣蟲等生物遺體膠結而成。至少有350種色彩繽紛、形態多樣的珊瑚,生長在淺個水大陸棚的温暖海水中。據鑽探,礁體之下是早第三紀陸相堆積,説明該地區原先位於海面以上。自早中新世以來,陸地下沉,間有數次回升。在海底礁坡上有多級階地,相當於更新世冰川引起的海面變動的停頓期。礁區海底地形複雜,有穿過礁區與現代河口相連的許多谷地,這是古代陸上侵蝕產物。礁區海水温度季節變化小,表面水温高21~38℃(70~100℉),向深處去温度變化不大。海水清澈,可清楚看到30米(100呎)深處的海底地形。礁區海洋生物豐富,有彩色斑斕、形狀奇特的小魚;還有寬1.2米、重90公斤的巨蛤和以珊瑚蟲為食的海星。植物貧乏。養珠業發達,有對蝦和扇貝繁殖區。大堡礁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旅遊者。北昆士蘭岸外建有水下觀測站。有從大陸海濱城市到大堡礁的航線。其他資源有石灰、石英砂。又發現石油,已開始測量和試鑽。

世界上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羣 澳大利亞大堡礁共有2011公里 第2張

形成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營造如此龐大"工程"的"建築師",是直徑只有幾毫米的腔腸動物珊瑚蟲。珊瑚蟲體態玲瓏,色澤美麗,只能生活在全年水温保持在22-28攝氏度(℃)的水域,且水質必須潔淨、透明度高。澳大利亞東北岸外大陸架海域正具備珊瑚蟲繁衍生殖的理想條件。珊瑚蟲以浮游生物為食,羣體生活,能分泌出石灰質骨骼。老一代珊瑚蟲死後留下遺骸,新一代繼續發育繁衍,像樹木抽枝發芽一樣,向高處和兩旁發展。如此年復一年,日積月累,珊瑚蟲分泌的石灰質骨骼,連同藻類、貝殼等海洋生物殘骸膠結一起,堆積成一個個珊瑚礁體。珊瑚礁的建造過程十分緩慢,在最好的條件下,礁體每年不過增厚3-4釐米。有的礁巖厚度已達數百米,説明這些"建築師"們在此己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同時也説明,澳大利亞東北海岸地區在地質史上曾經歷過沉陷過程,使追求陽光和食物的珊瑚不斷向上增長。在大堡礁,有350多種珊瑚,無論形狀、大小、顏色都極不相同,有些非常微小,有的可寬達2米。珊瑚千姿百態,有扇形、半球形、鞭形、鹿角形、樹木和花朵狀的。珊瑚棲息的水域顏色從白、青到藍靛,絢麗多彩.珊瑚也有淡粉紅、深玫瑰紅、鮮黃、藍相綠色,異常鮮豔。

地質與地理

大堡礁為大分水嶺地區的特殊景觀之一。其北起荊棘巖礁(BrambleCay,大堡礁最北端的島嶼)與巴布亞新幾內亞間的託雷斯海峽,南至伊麗特女士島(LadyElliotIsland,大堡礁最南端的島嶼)與弗雷澤島(FraserIsland)間的海峽。荊棘巖礁與伊麗特女士島的直線距離為1915公里。其間900多座島嶼,約有600座大陸島與300座珊瑚島。

從新生代開始,原先與南極洲相連的澳大利亞大陸以每年7釐米的速度向北移動。因板塊移動,澳大利亞東部經歷了一段陸地抬昇的時期,在昆士蘭內陸400公里處形成分水嶺。另外,由於旺盛的火山活動而產生了層狀火山、盾狀火山及玄武巖流,其中一些堅硬的露頭成為高島(highislands,基本上為火山島)。

在珊瑚海盆地形成後,珊瑚開始在此生長,但直到2500萬年前,昆士蘭北部仍處於温帶水域,水温過低而不適合珊瑚生長。之後,昆士蘭移動到熱帶水域,水温的上升及海水深度的變化都對珊瑚的生長造成相當大的影響。此時,珊瑚的直徑每年可增加1~3釐米,高度每年可增加1~25釐米。但因珊瑚生長需要陽光,故只分布在水深150米內的水域內。

世界上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羣 澳大利亞大堡礁共有2011公里 第3張

2400萬年前,昆士蘭到達熱帶水域,部分珊瑚開始生長,同時,河流對大分水嶺山脈的侵蝕作用及堆積作用形成三角洲、遠海沉積物及濁積巖,這對珊瑚的生長形成了不利的影響。1000萬年前,海平面下降,這加強了堆積作用。同時,進入海中的砂石雖會阻礙珊瑚生長,但另一方面,砂石所堆積的地方也成為珊瑚生長的基底。另外,40萬年前,進入間冰期,此區的海水温度上升了4℃左右。

環境破壞

氣候變化、污染、棘冠海星和漁業是對大堡礁生態系統健康危害最大的因素。其它的威脅還有海運事故、油外泄和熱帶氣旋。骨骼侵蝕帶是一種發生在骨狀珊瑚上的由原生動物Halofolliculinacorallasia引起的疾病,可以感染31種珊瑚。根據一項美國國家科學院的研究,自從1985年來,大堡礁已經因為上述危害因素損失了超過一半的珊瑚礁,其中三分之二的損失是發生在1998年以後。一份2016年三月的報告顯示,因為海洋暖化引發第三次全球白化事件,導致中北部的珊瑚礁可能全數摧毀,佔據大堡礁整體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