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也會“離家出走” 中醫如何治療子宮脱垂

子宮也會“離家出走” 中醫如何治療子宮脱垂

子宮為何“離家出走”

子宮脱垂是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子宮頸外口達坐骨棘水平以下,嚴重者子宮可全部脱出於陰道口外而稱之。子宮脱垂者又常伴發有陰道前壁或後壁的膨出。

子宮不會無緣無故地“離家出走”,她肩負着女性孕育生命的重任,她是女性畢生的親密朋友。她受到了傷害,才會用“出走”的方式來警告主人——請對她多一些關愛。

對子宮的傷害一:分娩損傷分娩時骨盆底或會陰部組織嚴重損傷,損傷後未曾縫合或縫合不理想;有的產後未很好地休息,過早地參加體力勞動,使支撐骨盆底的組織未能恢復正常的張力,則發生子宮脱垂,這是臨牀上最常見且最主要的原因。還有人工流產術後未能休息好,尤其是有多次流產史者,因維持子宮位置的韌帶及骨盆底肌肉和筋膜的鬆弛而致子宮脱垂。

對子宮的傷害二 :腹壓增加長期的站立,挑擔負重,舉重,抱孩子屏氣,長期蹲位勞動,慢性咳嗽,腹部巨大腫瘤或有多量腹水者,均因腹壓增加,將內生殖器官向下推移,而致子宮脱垂。

對子宮的傷害三:營養不良長期營養不良,或形體消瘦,有胃下垂者,則因營養不良使支持器官組織周圍結締組織軟弱,使子宮脱垂。年齡老者,子宮脱垂多因營養不良、屏氣或慢性咳嗽誘發。

警惕下列症狀

輕者一般無明顯的特殊症狀,有的出現腰痛及骶部下墜感,每當疲勞及過多走路後症狀加重。當子宮脱垂中度之後有時會出現尿頻、尿急的症狀,或咳嗽、噴嚏之後有小便流出。子宮脱出後陰部可見有一物體(子宮),輕者在休息後子宮能回納,重者就不能回納,需用手推上去。子宮脱垂者很少引起月經不調。

中醫藥助子宮快快“歸位”

子宮脱垂者的一般治療是支持療法,即加強營養,增強體質,適當休息,大便通暢,避免腹壓及過分勞動,有慢性咳嗽或腹瀉者應積極治療。嚴重者,即通過休息子宮脱垂仍不能回納者,應考慮手術治療。通過臨牀觀察,子宮脱垂應用中醫藥治療有很好的療效。

中醫認為,子宮脱垂多由身體虛弱,正氣不足,氣虛失於收攝所致。依據臨牀症狀與表現可分為:

氣虛型:其主要症候為子宮下移或脱出於陰道口外,小腹下墜,疲勞後加劇。子宮下移或脱出於陰道口外,輕者休息後脱出之子宮能自行回納。患者平時神疲乏力,四肢軟弱,少氣懶言,面色不華,胃納欠佳,小便頻數,帶下量多,質白清稀,舌淡苔薄,脈細數。治療原則:益氣升提。常用藥味 :黨蔘、黃芪、白朮、甘草、柴胡、升麻、川斷、金櫻子、芡實、陳皮等。

腎虛型:其主要症候為子宮下移或脱出於陰道口外,腰膝痠軟,頭暈耳鳴,小腹下墜,小便頻數,夜間尤甚。舌質淡紅,脈細沉。輕者脱出之子宮休息後能自行回納。治療原則:補腎固脱。常用藥味 :熟地、山萸肉、杜仲、當歸、淮山藥、枸杞子、金櫻子、五倍子、何首烏等。

濕熱型:其主要症候為子宮脱出於陰道口外,表面潰破,紅腫疼痛,甚者流黃水,帶下增多,色黃有穢臭味,小便短赤,灼熱澀痛。舌紅苔黃或膩,脈細數。治療原則:清熱利濕,兼以固脱。常用藥味:龍膽草、山梔、柴胡、黃芩、澤瀉、車前子、通草、當歸、土茯苓、生甘草、黃芪、升麻等。內服藥中尚有單驗方:如用棉花根60克,枳殼30克煎水服,有益氣升提之功。

除內服藥外,還可用中藥外治。

1. 薰洗法:藥用黃芪30克,枳殼30克,艾葉10克,五倍子10克,葱白5?10根煎水趁熱先薰後洗。

2.坐浴法:藥用枯礬9克,烏賊骨15克,五味子9克,五倍子9克,冰片3克煎水坐浴。

3.外敷法:藥用五倍子、煅龍骨各12克,冰片3克,共研細末,用麻油調勻,外敷臍中及脱出之子宮。也可用五倍子與覆盆子等量,共研細末,用麻油調勻,外敷於脱出之子宮及陰道膨出部位。

4.艾灸法:用艾條灸百會、足三裏、氣海、長強等穴。

5.自我做提肛療法:即肛門一收一放,一日2次,每次50-100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