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跟其他小朋友玩的原因 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籤

孩子交流都挺好的,就是不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帶孩子去遊樂場,也是自己默默的在一旁玩耍,一度懷疑孩子是不是自閉症。還有的媽媽説,孩子不跟其他小朋友玩,但是能感覺到他是想加入一起玩的,只是不知道怎麼辦?下面跟隨本站了解一下吧!

孩子不跟其他小朋友玩的原因 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籤

1~3個月的寶寶

開始出現社交性的微笑。你對着他笑的時候,他也會露出笑臉,甚至可以模仿你的一些動作和表情;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逐漸豐富。當寶寶看到媽媽的時候,他會將手張開,躺在那裏“手舞足蹈”。這就是寶寶最初的社交,家長均應及時作出迴應。

4~7個月的寶寶

喜歡跟人一起玩,沒人陪着玩,可能還會哭鬧;對他人的情感表現有反應。對於你的逗引,他會很開心。

8~9個月的寶寶

面對陌生人會害羞或者不安,更加喜歡自己親近的人,對於這些人的離開會哭;出現試探行為,這個時候的寶寶開始試探你的反應,比如他不吃飯的時候,或者他哭的時候,看你怎麼辦;想辦法吸引你的注意力。

1~2歲的孩子

如果説1歲以前孩子的社交能力不明顯的話,1歲以後會逐漸顯現出來。這也是家長們開始擔心的年齡。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喜歡觀察其他小朋友,會模仿他們做的事情,尤其是人羣中有比他年齡大的孩子。另外,你會發現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佔有慾很強,尤其是自己的玩具,而且他們會以自我為中心,還可能因為不知道怎麼表達好感,不小心傷害到其他孩子。

解決辦法:

(1)不要急於讓孩子被動加入到其他小朋友中,尤其是先天比較內向的孩子,允許孩子有適應新環境的時間。

(2)給孩子創造與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機會,可以邀請小朋友到家裏做客。需要注意的是,在準備玩具或者糖果的時候,要做到人人有份,要不然很容易出現搶奪、哭鬧的場面。因為“分享”對這麼大的孩子來講,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也不要將孩子的玩具隨便給別人,可以給這個孩子再買一個作為禮物。

(3)做家務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幫着你做一些他可以做到的事情。比如,讓他幫你把紙放進垃圾桶裏。儘管他做起來會比較困難,甚至會將垃圾桶打翻,試着把這件事變成一個遊戲,不要打擊他的積極性。幫助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社交技能。

孩子不跟其他小朋友玩的原因 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籤 第2張

2~3歲的孩子

2歲多的孩子依然延續着1歲多時候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甚至可能會出現搶別人玩具的行為。總之,會讓你覺得非常失望。孩子現在的行為讓你感覺,可能不太適合跟別的小朋友相處,你會擔心他傷到別的小朋友,有意識減少他與小朋友的接觸。這種做法是完全不可取的,讓孩子學習與人相處的方式就是給他創造大量的機會。你可以在他出現攻擊傾向的時候將他拉開,並引導他怎麼跟小朋友玩。

解決辦法:這個年齡的孩子,喜歡模仿和扮演的遊戲。家長就儘量創造這樣的環境,比如男孩子會想象自己是某個動畫人物,模仿這個人物的動作以及行為。小女孩,會學着扮演媽媽或者醫生的角色,喂娃娃吃飯或者看病。家長就可以邀請兩三個小朋友到家裏,跟孩子一起玩這些遊戲。

3歲多的孩子

3歲多的孩子就好很多了,他們已經可以真正跟他小朋友一起做遊戲,他們學會了合作,也開始交朋友了。當然,剛開始還是需要家長的幫助。與小朋友之間有摩擦的時候,你可以引導他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

如果孩子僅僅是不跟別的小朋友在一起玩,家長不用過於焦慮。這樣的行為,跟孩子的社交能力發展有一定關係,也可能跟孩子的先天氣質有關。還是那句話,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籤,認為孩子這個不行,那個有問題。

孩子不跟其他小朋友玩的原因 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籤 第3張

怎樣教育不喜歡和小朋友玩的孩子

1、性格內向;性格內向的孩子,往往不喜歡與人交流,主要取決於這個類型的孩子不喜歡説話,喜歡一個人靜靜的玩,往往這樣的孩子特別的喜歡和自己的玩具玩,缺少了與人溝通的環節,於是有機會和小朋友玩的時候,由於不知道怎麼才能融入小朋友的圈子裏,再遭到別的小朋友排斥,於是就放棄了和小朋友玩而選擇獨自玩。案例:小亮今年三歲,在樓底下玩的時候,看到一羣的小朋友在玩,很想和他們玩,但是最後還是沒有和那羣小朋友玩,爸爸媽媽看到非常的着急,讓小亮去和小朋友玩,小亮內心很想和小朋友玩,但是就是不會表達,也不願意去主動接觸小朋友。

解決的對策:家長參與;爸爸媽媽主動的對自己的寶貝説,不要怕,和他們一起玩很快樂的,爸爸媽媽去和他們説,讓他們可以和你一塊,於是大人湊近那些小朋友,耐心的和他們溝通,讓自己的孩子融入到他們中去。

2、老人長期帶孩子;工作壓力大,沒時間帶孩子,找保姆不放心,於是哄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老人的身上,老人帶孩子,怕磕到碰到,遭到小兩口的責備,於是限制孩子的自由,也不會經常帶孩子出去玩,一直呆在家裏,接觸的人少,久而久之孩子會不適應與人接觸,不知道該怎麼與人接觸。

解決對策:理解老人,有時間就自己帶孩子;老人的想法是哄孩子就要對孩子負責,孩子的健康最重要,卻忘記了教育的意義,年輕人應該理解老人,多鼓勵老人帶孩子到周邊不遠的地方活動。年輕人有時間應該自己來帶孩子,給老人減輕負擔和心裏壓力。

3、從小的教育;這個和家長的性格有關,如果家長就是一個不愛説話的人,那孩子也會從國小着這樣,見到熟人形同陌路,見到鄰居低頭而不語,都是不好的習慣。

解決對策:改變孩子要先改變自己;見到熟人主動問好,見到鄰居主動説話,於此同時,要讓孩子學會主動問好,見到爺爺奶奶叔叔阿姨都要叫一聲,進商場主動讓孩子找售貨員阿姨詢問自己需要的問題。

4、被小朋友欺負過;孩子的天性是活潑好動的,喜歡和小朋友玩,每個小朋友都不會抗拒,但是這類的小朋友也會出現不喜歡和其他的小朋友玩。案例:我兒子小的時候,和樓底下的小朋友一起玩,很開心,也很喜歡,有一次兩個小朋友一起玩小自行車,玩的很開心,突然和我兒子一塊玩的那個小朋友停在了院子裏,兒子見到這種情形馬上下車,看到那個小朋友的自行車腳蹬子掉到了地上,兒子想都沒想,立馬給撿了起來,正在撿的同時,那個小朋友突然抬起他的腳就向兒子的肩膀踹過來,兒子栽倒在地上,這次以後,兒子就很少再跟那個孩子玩了。

解決辦法:給孩子從另一個角度分析這件事情;回家後,我對兒子説,那個小朋友不是欺負你,他是認為你動了屬於他的東西才會這樣對你,其實他還是很喜歡和你一塊玩的,要是他不喜歡你那一開始就不跟你玩了。兒子點了點頭。

5、家長原因;孩子在外受到別的小朋友欺負,孩子還沒有什麼,家長急了,並警告孩子不許和小朋友玩,還有女孩子的家長,告訴自己的孩子,上幼兒園不許和男孩子玩,幼兒園而已嗎,不必要這樣吧。案例:兒子現在上幼兒園大班,是個非常開朗而且喜歡交朋友的孩子,班上有個小女孩我兒子也特別的喜歡和她玩,一天回到家,兒子和我講,我們班我的一個好朋友不跟我玩了,我很詫異就問,為什麼呢,兒子答,因為她媽媽不讓她跟男孩子玩。聽完我哭笑不得。

解決方法:給孩子建議而不是命令孩子;女孩子家長應該教育孩子自我保護的常識,而不是教育孩子遠離異性朋友。兒子和我説,那個女孩子特別喜歡他給她講的一些東西,尤其是一些天文的知識,女孩子會認真的聆聽,其實兒子也是一知半解,但是知道一些。正因為這樣兒子把那個女孩當成了朋友。現在她們也會經常的在一起玩,是很純真的朋友。

孩子不跟其他小朋友玩的原因 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籤 第4張

6、孩子沒有足夠的自由空間;孩子小的時候必須在家長的監護和保護之下活動,當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思維後,家長的想法會強加於孩子從而磨滅孩子的想法。

解決辦法:給孩子自由,讓孩子有做主的權利;,在對身體沒有傷害的情況下,隨他的想法去做就可以了。這樣孩子才會有更多的想法,往往有想法有創新的孩子會招來很多的小夥伴和他們一塊玩。

7、環境因素;有些孩子只跟已經很熟悉的孩子玩,而從來不和不熟悉的孩子玩,甚至這種想法都沒有,總有一種很排斥的想法。案例:兒子小的時候在奶奶家比較多,在自己家的時間少,於是兒子和奶奶那邊的小孩子玩的很好,週末我們把兒子接回來的時候,兒子寂寞,總讓我們帶他去下面找小朋友玩,於是我就帶他去找小朋友,可是兒子怎麼追着人家人家就是不和兒子玩,還用很不友好的語言説兒子,後來兒子回來總是在家玩,不再願意下去找夥伴了。

解決辦法:玩具的魔力;我鼓勵兒子去玩吧,拿上幾樣你的玩具,和下面的小朋友分享,他們就喜歡和你玩了,於是兒子照着我的辦法去辦了,結果還真有用,總算是和他們一塊玩了,熟悉後,不用拿玩具他們也會帶兒子一起玩。

8、缺乏自信;家長看到孩子不會什麼東西,沒有耐心的教孩子,而是一味的指責孩子,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東西怎麼教你你也不會,你還能幹點啥,日久天長,孩子就會產生自卑的心裏,認為自己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敢嘗試,很缺乏自信。

解決辦法:遇到事情要多鼓勵孩子,讓孩子認為自己是可以的,通過自己的努力什麼都是可以的,建立自信心。

9、互相攀比;現在的孩子,受社會和環境的影響,攀比心越來越重。當條件好的孩子和條件不好的孩子比這比那的時候,條件不好的孩子會很牴觸條件好的孩子,會不願意和他做朋友,認為條件好的孩子對自己是一種侮辱。

解決辦法:對孩子心理教育;讓孩子明白雖然自家的條件比不上條件好的家庭,但是你的很多優點是他們所沒有的,要用一顆平常的心對待生活,各有所長,不要總是用自己的不足之處去對比其他孩子的優秀方面。

10、自閉症;有些孩子由於家庭或某種其它的打擊,得了自閉症,自閉症的孩子我們都知道,不説話,不交流,喜歡一個人在一個角落裏,幹着只有他自己喜歡的事情。

解決方法:每天和孩子交流;這類孩子受過很嚴重的打擊,才會出現這種情況,要找到得自閉症的原因,從這方面入手。除了定時就醫外,每天和孩子交流説話,談孩子感興趣的,哪怕對着孩子説一個小時,孩子沒有任何和你交流的意思,也要堅持。另外多帶他去孩子多的地方,感受其他孩子的快樂。這是個持久的事情。

注意事項:詩經中曾經説到:“他山之石,可以改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投我以桃,報之以禮。”讓每個孩子都生活在快樂之中是每個做家長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