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會”説話的家長嗎?

當你和孩子之間的衝突升級時,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能夠透過事件的表象,準確把握孩子心理,並且用語言循循善誘的家長。但是如何才能成為“會説話”的家長呢?

你是“會”説話的家長嗎?

爭分奪秒的早晨,衝突高發期

早晨,3歲的洋洋不肯起牀,媽媽哄了好久也不行。眼看着就要遲到了,無論是用物質誘惑,還是講道理,洋洋就是不為所動。於是媽媽只好硬從被窩裏把洋洋抱出來,結果洋洋大哭起來。此時媽媽真的生氣了,大聲説:“就是因為你,媽媽每天上班都跟打仗一樣,動不動就遲到!遲到要扣錢的,你知道不知道?沒有錢,你還想要變形金剛玩具?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

請你深呼吸:

3歲左右的孩子還沒有走出“第一反抗期”。面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的家長常常感覺心力交瘁,難免認為孩子是故意和家長對着幹,帶着這樣的負面情緒去應對親子關係,必然不能解決問題。於是,每天清晨的寶貴時光都被用來和孩子進行拉鋸戰,一天的開端是那麼緊張、焦慮、不順利!

試試這麼做:

1、儘量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情緒,簡短告知孩子如果他繼續這麼做的後果:“因為你不肯起牀,讓我感到很生氣,這樣我們兩個人都會遲到。”

2、就事論事,針對孩子的行為而不是孩子本身。家長最常犯的錯誤就是無限聯想、給孩子貼標籤,從孩子賴牀(事件)聯繫到孩子不懂事(個人品性)。不要給孩子貼標籤,也不要在結尾處加上“我不喜歡你了”這類威脅的話語。

3、多利用祈使句,少用否定句,不妨嘗試將語句的“你”都替代成“我”。 可以這樣説:“我喜歡早晨按時起牀的小朋友,你是不是按時起牀的小寶貝呢?”或者:“我希望你能馬上起牀,我相信你也不願意上幼兒園遲到。”

4、功夫用在平時。晚上讓孩子早點睡,儘早讓孩子習慣用鬧鐘叫醒自己而不是媽媽,讓孩子知道上幼兒園遲到了,更難過的是自己而不是媽媽。

以上四條也許能在忙碌的早晨幫你降低衝突發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