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七宗罪導致孩子不愛吃飯

孩子不好好吃飯,家長不要一味的抱怨孩子,相反,應該首先檢查自己有沒有哪裏做得不夠好。歐茜醫生總結了家長常見的七大不良餵養行為,歡迎對照自查。

父母的七宗罪導致孩子不愛吃飯

1、飲食單調,很少換花樣

曾有朋友告訴我説,她兒子最近胃口沒以前好了。仔細一問,原來她每天中午為孩子安排番茄炒雞蛋拌飯,已經連續吃了三個月。

天!可憐孩子小,還不會説話,要是他能用語言表達,真不知道孩子會怎樣「血淚控訴」呢。

2、拿玩具哄騙吃飯,追着喂

有的家庭喂孩子吃飯就跟打仗一樣,忙得不可開交,一個家長哄,另一個家長追跟着孩子屁股後面到處跑,一頓飯吃上1個小時還吃不完。

兒童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吃飯時,玩玩具、看電視等做法,都會降低孩子對食物的注意力。建議家長在孩子吃飯之前就關掉電視,把玩具收好,為孩子創造良好的進餐環境。

3、頻繁給孩子塞零食

有些家長老擔心孩子餓着,老想着塞零食給他。

我不止一次看到,小區裏的小朋友在户外玩得正高興,爺爺奶奶拉住孩子,往他嘴裏塞上一口香蕉、麪包之類,看着真糟心。

人在什麼時候吃飯最香?當然是餓的時候,而飽的時候,即使是美味佳餚,也喪失了吸引力。真同情這些孩子,遊戲被打斷不説,估計這些孩子恐怕就沒體會過餓的滋味。

沒餓過,哪能體會食物的美味啊。

4、過度關注,過度焦慮

試想你在吃東西的時候,一大幫人圍着你,目不轉睛的盯着,你吃任何一口都會有人評頭論足。這種動物園裏的大猩猩被圍觀的感覺,可不太好。

建議從開始添加輔食起,就應該有意識地安排孩子和大人同桌吃飯。1歲以後,一日三餐儘量和家人同步,而不是讓寶寶一個人單獨吃。

營造温馨舒適的進餐氛圍,讓孩子體會到自己是家庭中重要的一員。

5、教條地拿自家寶寶的食量和書本比

記得曾有位媽媽非常焦慮地問我,平時寶寶每頓都喝200mL奶,近幾天有兩頓只喝了180mL,是不是哪裏出了問題?還有家長問,書上建議每天加穀物40g,蔬菜豆類20g,水果20g,需不需要買台電子秤,稱好後再寶寶吃?

其實,任何書本推薦進食量都只是大致的參考。

不同孩子的進食量差別常常非常大,即使同一寶寶的胃口也時常波動,所以家長不要太過於關心每一頓的進食量,而更應該關注餵養的結果,也就是寶寶的體重和身高的增長速度。買台電子稱來按克稱東西給寶寶吃,實在有些太誇張了。

6、恐嚇、威脅、強迫孩子多吃

一次在一家餐廳吃飯,走道里有一台搖搖車。一位2歲左右的小女孩在玩搖搖車,爸爸端着碗在一旁餵飯。

小女孩吃了一大口,爸爸很高興,拿出了一枚硬幣獎勵孩子接着玩。過了一會,孩子不願吃了,把飯含在嘴裏不吞。爸爸發現後,啪地一巴掌就打下去。小女孩大哭,一下子被飯粒嗆到了,咳得滿臉通紅。

我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怎麼能用打來強迫孩子吃飯呢,多危險啊!幸好最後小女孩還是把嗆到的飯粒咳了出來,不然醫院又要多一例氣道異物的病例啦。

當孩子吃飽後,如果家長還反覆的督促她多吃一些,就會讓吃飯變成一種掙扎,美食給人帶來的愉快感覺,就全被磨滅了。當吃飯變成一種毫無樂趣的事,正常的食慾也會被破壞,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營養狀況和親子關係。

7、不敢放手讓孩子自己吃

寶寶多大才能自己吃飯,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什麼時候給孩子學習吃飯的機會。

多數孩子到9至12個月大時,都會表現出親自使用勺子的願望,比如餵食時會從父母手裏搶勺子。對於1歲多的小朋友,即使他很努力地練習自己動手吃飯,他仍舊會把食物撒得到處都是。

不少家長正是因為難以容忍這一點,就堅持給孩子餵飯而不是讓他自己動手。

可假如錯過了這個時機,等孩子超過2歲,父母宣佈「你都這麼大了還一直要餵飯,現在你該自己吃了」的時候,孩子就很可能會抱着消極的態度説:「不,就不,我已經習慣讓你們餵我,而且,這是我的特權!」

就如同十七八歲時考大學是最佳時機,等到了30歲,你還想考大學的話,恐怕就得比十七八歲的高中生付出更多的努力了。所以,請放手給寶寶自己動手吃飯的機會。

不想弄得太髒亂?建議將食物分成幾份,每次只給孩子一份,吃完再添,並在孩子的餐椅下面鋪上一大張報紙,這樣能收拾餐桌會相對容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