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的作用

燈籠的作用

燈籠的作用主要是照明,由紙或者絹作為燈籠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條製作,中間放上蠟燭或者燈泡,成為照明工具。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傳統民間工藝品,現代社會多於春節、元宵等節日懸掛,為佳節喜日增光添彩,祈求平安。

燈籠,是一種籠狀燈具。其外層多以細篾或鐵絲等制骨架,而蒙以紙或紗類等透明物,內燃燈燭。供照明、裝飾或玩賞。燈籠綜合了繪畫、剪紙、紙紮、刺縫等工藝,與中國人的生活活息息相連,廟宇中、客廳裏,處處都有燈籠的身影。

燈籠是我國年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舊時還是現在,手扎燈籠不但烘托出節日的喜慶氛圍,還給予人們更多祈福的靈感,寄託了人們對健康、平安、長壽的美好期盼。

燈籠除了照明以外,燈籠還有其他意義。每年正月私塾(古代的學校)開學時,家長會為子女準備一盞燈籠,由老師點亮,象徵學生的前途一片光明,稱為開燈。後來就由此演變成元宵節提燈籠的習俗。由於字音和添丁相近,所以燈籠也用來祈求生子。到了日據時代,愛國志士們在燈籠上繪製民間故事,教導子孫認識自己的文化,所以又具有薪火相傳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