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藥小常識 怎樣判斷藥物副作用

目錄:

用藥小常識 怎樣判斷藥物副作用

第一章:用藥小常識 怎樣判斷藥物副作用

第二章:用藥小常識 在家輸液當慎重

第三章:用藥小常識 口腔內噴藥要屏住呼吸

第四章:用藥小常識 抗生素用量不足屬濫用

人生病時都需要吃藥來幫我們早點康復,那麼關於用藥的小常識你都知道多少呢?藥物的副作用如何判斷?使用口腔噴藥要注意些什麼?

用藥小常識 怎樣判斷藥物副作用

藥物不良反應是一種常見現象,它不僅指藥物的副作用,還包括藥物的毒性、特異性反應、過敏反應、依賴性、成癮性、繼發性反應以及引起後代畸形、癌症等作用。許多藥物即使檢驗合格,在應用過程中也會發生不良反應。那麼,怎樣判斷藥物不良反應呢?

以用藥後出現反應的時間判斷

這方面主要有以下5點可供參考

1.數秒鐘或數小時發生的不良反應:常見的有過敏性休克,可在接受藥物後突然發生。固定性藥疹、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多發生在用藥數分鐘至數小時內。支氣管哮喘也常是藥物過敏反應的一種表現,多發生在用藥後數秒至數分鐘內。

2.用藥後半小時至2小時發生的反應:用藥後半小時左右,或在2小時內發生噁心、嘔吐、胃部不適,可能是藥物引起的胃腸道反應。

3.用藥1—2周發生的不良反應:藥物過敏反應中血清病樣反應一般在用藥後1—2周發生,血清病樣反應多在首次用藥後10天左右發生。大皰性表皮鬆解萎縮性藥疹在用藥後幾小時至28天內發病。剝脱性皮炎型藥疹在10天后開始發病,繼1周達到高峯;多形性紅斑常在用藥後2—7天左右發病。洋地黃不良反應、利尿劑致水腫等,也多在用藥過程中的1—2周出現。

4.停藥後短時間發生不良反應:如長期應用心得安、可樂定降血壓,停藥後可出現反跳性高血壓。連續使用抗凝劑突然停藥後,可出現反跳性高凝狀態伴血栓形成等。

5.停藥後較長時間引起的反應:如保泰鬆、氯黴素所致再生障礙性貧血可能在停藥後較長一段時間才發生。白消安引起的肺部病變常在病人用藥後一年以上才出現,停藥後仍可繼續發生。藥物的致胎兒畸形作用發生時間則可晚一些。

從病人出現的症狀判斷

1.表現不同於原有疾病的症狀:如藥物過敏性休克、藥物性皮疹,其表現可能與原發疾病的表現完全不同。

2.表現與原有疾病症狀相同:藥物使用過程中原疾病症狀曾一度緩解,如心得安治療高血壓,在症狀控制後停藥而發生反跳性高血壓,雙氫克尿噻利尿過程中又出現水腫或使水腫加重,鈣桔抗劑治療心絞痛時心絞痛又發作等等,都是例證。這種相互矛盾現象務必引起人們的高度警惕。

任何藥物都有兩重性,即藥物的治療作用和毒副作用,人們在選擇處方藥和非處方藥時,要在醫師指導下或詳細閲讀藥品説明書,合理用藥,在出現不適反應時,應首先考慮藥物的不良反應。

用藥小常識 在家輸液當慎重

82歲的孫大爺前些天因感冒發燒導致肺炎需輸液治療,可老人行動不方便,家屬想讓社區的醫生在家裏給老人輸液,醫生提醒,在家中輸液是件慎重的事,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輸液前的準備輸液前要排空大小便,以免輸液中途排便使針頭脱落。在醫護人員到家之前,家屬應用濕布擦拭桌椅傢俱,用拖把擦地。清潔完後開窗通風20-30分鐘,使灰塵、細菌得到稀釋,並通過日光中的紫外線照射,起到殺菌的作用。另外,打針前要先吃點東西。

輸液的量及速度由於老年人心肌細胞萎縮,使心臟生理功能減退,如過量輸液,會致心肌缺血,甚至引起心力衰竭。因此,老年人輸液時要量出為入。另外,老年人輸液時應以每分鐘20-40滴為宜。若點滴太慢,時間過長,會影響藥效的發揮。心衰患者滴速應控制在每分鐘15-30滴,以免增加心臟負擔而出現意外。

注意過敏反應如果在家裏輸液,第一次或前幾次應在醫院裏輸,待觀察確無過敏反應後,方可在家繼續輸液。當然,陪護人員一定要有較強的責任心,輸液期間家屬若發現病人有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輸液。如果有緊急情況要立即來醫院。

及時換液體瓶內液體還沒流空就應續加液體,續加液體時操作人員要洗淨雙手,將續加液體瓶的鋁蓋去掉,用蘸有2%的碘酒的棉籤,由瓶口中心向外螺旋形消毒;待幹後,取兩根棉籤蘸75%酒精,分別消毒瓶口兩次(方法同上)。然後將連接輸液管和排氣管的針頭一起插入續加液體的瓶塞上即可。

用藥小常識 口腔內噴藥要屏住呼吸

西瓜霜噴劑中的藥物為粉劑,向口腔內噴藥時須暫時屏住呼吸,尤其是老人使用時,更要小心。

桂林西瓜霜噴劑主要由西瓜霜、硼砂、黃芩、黃連、青黛、冰片等藥物構成可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促進黏膜再生,同時還有滋陰潤燥、疏風除濕、祛腐收斂等多種效用,通常用於治療口腔黏膜潰瘍。

桂林西瓜霜噴劑使用時應直接噴於患處,並儘可能不及時吞嚥唾液,以便於藥物在口腔患處儘量保持較長的時間,讓局部有炎症的部位充分吸收藥物的有效成份,以達到快速滲入創傷面的目的,提高消炎止痛的效果,一日數次,促進口腔黏膜潰瘍快速癒合。

西瓜霜噴劑中的藥物為粉劑,向口腔內噴藥時須暫時屏住呼吸,尤其是老人使用時,更要小心,以防藥粉進入呼吸道而引起嗆咳;在用藥後半小時內,應避免進食、飲水,以方便藥物充分發揮作用。

用藥小常識 抗生素用量不足屬濫用

在我國,抗生素不合理應用現象較為嚴重,其中,最為突出的是超大劑量使用,而最容易被忽視的則是用量不足,特別是一些經常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他們或懼怕抗生素的不良反應,或懼怕細菌耐藥性,一味減少抗生素使用時間和使用劑量,結果走向了不合理用藥的另一個極端,同樣危害身體健康

藥量不足危害大

據介紹,人體發生細菌感染時細菌量比較大,這些細菌羣體通過分裂進行繁殖,每分裂一次會有極少的細菌發生變異,從敏感菌變為耐藥變異菌。在自然狀態下,耐藥變異菌所佔的比例極小,與大量敏感菌在人體內共存,維持身體平衡。

使用抗生素後,如果抗生素使用劑量充足,敏感菌與個別耐藥變異菌都可以被殺滅,感染得以控制。但是,如果抗生素使用劑量不足,體內藥物濃度達不到殺死細菌所需要的水平,細菌無法被清除,感染得不到控制。更為嚴重的是,抗生素使用劑量不足後,很容易誘導細菌耐藥性,使耐藥變異菌在人體內聚集,給以後的感染治療帶來困難。

三種不合理用藥現象

減小服藥劑量:有些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時,任意將服藥劑量減小,如1片改半片,1匙改半匙,結果造成抗生素使用劑量不足,細菌無法被清除,不但感染難以控制,還可能誘導細菌耐藥性。

延長服藥間隔時間: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見疾病,醫生常給患者口服青黴素,成人1天3次。有的患者擅自將1天3次服藥改為1天2次,甚至1天1次。這樣也可能造成抗生素劑量不足,感染難以控制。

縮短用藥療程:大多數抗生素都有明確使用療程,通常需要使用5~7天以上,但有的患者在症狀好轉後的第3天,就擅自停藥,從而造成抗生素劑量不足,感染遷延不愈或反覆發作,或轉為慢性感染。

下列人羣慎用抗生素

在臨牀上,常用抗生素推薦劑量大多是針對青壯年設定的,因此對於一些特殊人羣來講,需謹慎使用抗生素。

兒童:兒童的各個器官尚未發育成熟,要避免使用一些對兒童有害的藥物。同時兒童使用抗生素的劑量不能簡單按成人計量折算,需根據兒童自身情況進行調整。

老年人:老年人的器官功能逐漸減退,特別是肝腎功能狀況不如青壯年,如果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就會加重器官衰退,影響壽命。同時由於藥物代謝緩慢,老年人需要減量使用抗生素,或延長用藥間隔。

肝、腎功能不良者:肝功能不良者應避免使用大環內酯類、四環素類藥物,謹慎使用哌拉西林、阿洛西林、頭孢哌酮、紅黴素等藥物。腎功能不良者應避免使用氨基糖苷類藥物,謹慎使用青黴素、頭孢菌素類藥物。

抗生素抑制維生素K 的吸收

骨量是指單位體積內骨礦物質(鈣、磷等)和骨基質(骨膠原、蛋白等)含量。50歲起骨量均每芷丟失0.5%~1%,經經婦女平均每年丟失量3%~5%,婦女骨量丟失最終可達峯值骨量30%~40%;男性骨量丟可達峯值骨量的2%~30%。

人的骨量由三方面因素決定,即骨發育成熟達到的骨峯值、中年期骨量的維持以及之後的骨量丟失速度。老年期地骨量主要是由於年輕時的峯值的降低骨量造成的。維生素K能促進小腸對鈣的吸收,減少通過大便對鈣的排泄,同時抑制破骨細胞活性,阻止骨基質的溶解與吸收,對抗抗骨質疏鬆效果僅次於雌激素,與維生素D有協同作用。胡蘿蔔、西芹、荷蘭豆、動物肝臟、乳酪中維生素K含量比較多。抗生素尤其是廣譜抗生素能夠抑制維生素K的吸收,進而減少小腸吸收的鈣量,促進酸骨細胞活性,造成骨量流失,故老年人不要長期使用抗生素。

結語:俗話説:是藥三分毒,因此在我們吃藥前一定要了解這些藥物對我們的身體會產生的作用,做到科學用藥、合理用藥。(文章原載於《益壽文摘》,刊號:2012.02,作者:謝志國、楊凱豔、程磊、王翊榆、齊霞,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