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謊話換來江山 揭祕趙匡胤撒了什麼樣的謊話

朝代的更迭,皇帝的變換,不一定非要點燃烽火,刀光劍影,打打殺殺,血流成河。有時候,一個計謀,甚至一個謊言,就能成就大事。北宋的建立,靠的就一個彌天大謊,而撒謊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宋太祖趙匡胤。

一個謊話換來江山 揭祕趙匡胤撒了什麼樣的謊話

趙匡胤原為後周將領,歷郭威、柴榮、柴宗訓三朝。趙匡胤的發跡,始於戰功,也始於柴榮,沒有流血的英勇事蹟,沒有柴榮的大力提攜,趙匡胤不會嶄露頭角。從殿前都虞候到殿前都指揮使、殿前都點檢;從嚴州刺史到定國軍、義成軍、忠武軍、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短短几年便成為後周舉足輕重的人物。

權力和地位,容易讓人滋生更大的野心。郭威、柴榮能當皇帝,趙匡胤認為自己照樣能辦到。為了這個夢想,趙匡胤沒少動腦筋,下功夫。廣結黨羽、收攏人心是改朝換代必備的條件,趙匡胤暗地裏的所作所為,瞞過了皇帝,瞞過了宰相,但被侍衞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的兒子察覺,此子雖然是個病怏怏的羅鍋,但頗有智略,目光犀利,“見太祖有人望,常勸通早為之所,通不聽。”

顯德六年(959年)六月,柴榮病死,七歲的兒子柴宗訓即位,柴榮的繼室、柴宗訓的小姨符皇后為皇太后。一對孤兒寡母,哪裏懂什麼政治?十一月,柴榮下葬,其餘威不存,趙匡胤的時代到來。如何把小皇帝趕下台,趙匡胤想了很長時間,畢竟他是柴榮一手提拔起來的,也是柴榮生前信得過的兄弟。若動粗,一則念及柴榮不忍下手,二則朝中還有不少異己勢力,怎麼辦?有了。

顯德七年(960年)正月七年級,正當後周君臣沉浸在濃濃的節日氣氛中時,一道急奏突然傳到了朝廷,奏報説北方的契丹要聯合北漢入侵後周。對此,《宋史》載,“七年春,北漢結契丹入寇”;《續資治通鑑》載,“辛丑朔,周羣臣方賀正旦,鎮、定二州馳奏,遼師南下,與北漢合兵”;《續資治通鑑長編》載,“正月辛丑朔,鎮、定二州言契丹入侵,北漢兵自土門東下,與契丹合”。

契丹,此時的皇帝為耶律璟,也就是那位“荒耽於酒,畋獵無厭……賞罰無章,朝政不視”的“睡王”,此人“專事宴遊,無遠志”,整日醉生夢死,沒有入主中原的雄心;顯德二年(955年),契丹遭後周重創,“自是契丹不敢涉胡盧河,河南之民始得休息”;顯德六年(959年)四月以來,契丹寧州、益津關、瓦橋關、莫州、瀛州的刺史、守將紛紛舉城投降後周;耶律璟在位期間,反叛不斷,上年(959年)十一月剛發生了親弟弟耶律敵烈的反叛,契丹局勢不穩。在這種形勢下,契丹不可能入侵。

至於北漢,當時的情況更加不妙。作為契丹的臣國,北漢“土瘠民貧,內供軍國,外奉契丹,賦繁役重,民不聊生,逃入周境者甚眾”,自廣順元年(951年)“北漢主始息意於進取”,後來的幾個皇帝更是軟弱;顯德元年(954年),高平之戰,後周重創北漢,北漢從此元氣大傷,同樣也無力配合契丹攻打後周。

綜合契丹和北漢的實情,契丹聯合北漢入侵,其實是個彌天大謊。而且,這個謊言傳來的時機不前不後,恰好在正月七年級,這顯然是趙匡胤事先編織的,而且是謀劃已久的,目的就是要在國內製造極度恐慌。面對這個如同晴天霹靂的謊言,小皇帝嚇得要命,頓時慌了手腳,趙匡胤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作為殿前都檢點、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趙匡胤“掌軍政六年,得士卒心,數從世宗征伐,屢著功績,為人望所歸”,是最佳出征人選,於是“周帝命匡胤率宿衞諸將御之”,一如趙匡胤所謀。

正月八年級(壬寅),殿前副點檢、鎮寧軍節度使慕容延釗先行出發,正月九年級(癸卯),趙匡胤率領大軍出征,當晚到達陳橋驛。在趙光義、趙普等人的策劃下,正月初四(甲辰)早晨,趙匡胤被迫“黃袍加身”。消息傳到京師,百官無措,只有韓通反抗,結果被殺。正月初五(乙巳),小皇帝柴宗訓退位,“周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稱帝”,定國號為宋,改元建隆。一個驚天謊言,讓趙匡胤掌握軍權,四天後幾乎兵不血刃地當上了皇帝,史稱宋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