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將張自忠簡介 張自忠怎麼死的?

張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藎臣,後改藎忱,漢族,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第五戰區右翼集團軍兼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中國國民黨上將銜陸軍中將,追授二級上將銜,著名抗日將領、民族英雄。1937年至1940年先後參與臨沂向城戰鬥、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與棗宜會戰等。1940年在襄陽與日軍戰鬥中,不幸犧牲。

抗日名將張自忠簡介 張自忠怎麼死的?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政府追認張自忠將軍為革命烈士,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少年時代

光緒十七年(1891年),張自忠出生于山東臨清。當時中國正處於內憂外患的煎熬之中。清廷昏庸腐敗,國勢極端衰弱,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一浪高過一浪。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張自忠父親張樹桂病逝,其母親馮夫人成為一家之主。舉家遷至臨清。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十六歲的張自忠由母親做主,與臨清縣諮議局議員李化南之女、十七歲的李敏慧結了婚。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他考入了臨清高等國小堂。強調忠、孝、仁、義的舊道德從小便在張自忠的內心深深紮下了根。學習之餘,張自忠常借一些小説來閲讀消遣。最讓他喜愛的是《三國演義》、《説唐》和《説岳精忠傳》。這些古典名著對傳統道德作了活生生的註釋,關雲長、嶽武穆和秦叔寶的忠義俠行和浩然之氣對他影響頗深。

宣統二年(1910年)夏,張自忠從高等國小堂畢業。

軍閥混戰

宣統三年(1911年)十月,辛亥革命爆發。冬,張自忠考入了當時中國北方有名的法律學校天津北洋法政學堂。在這裏,他第一次接觸到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學説和“驅除撻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資產階級革命政綱。這些振聾發聵的進步思想在他原本只知孔孟的頭腦中增添了嶄新的內容,對他日後的成長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1911年底,張自忠祕密加入同盟會,親身投入了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

1916年9月,同鄉好友車震偕張自忠到了廊坊,將他推薦給了馮玉祥。馮聽了老友的介紹,又將張自忠上下打量一番,見他長得高大英武,且頗有“沉毅之氣”,便很滿意地收下了他。投奔馮玉祥之初,張自忠被委為中尉差遣。不久,張自忠由見習官升任排長,所在連連長就是後來頗有名氣的“倒戈將軍”石友三。

1918年9月馮玉祥在常德設立了軍官教導團,以炮兵團團長鹿鍾麟任團長。張自忠奉派進入教導團軍官隊深造。主要學習戰術、率兵術、地形、兵器、兵史、築城、簡易測繪及典、範、令等。

1924年春,張自忠被馮玉祥任命為學兵團團長。是年秋,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吳佩孚任命馮玉祥為第三軍總司令,令其出古北口進擊開魯,但馮玉祥暗中班師回京,與駐防北京的孫嶽部裏應外合,發動北京政變,囚禁直系首領曹錕,並將溥儀皇帝驅逐出宮。在此過程中,張自忠部受命由古北口直趨長辛店,截擊吳佩孚的交通兵團,迫其繳械投降。不久,張自忠奉命移駐豐台。張自忠率部到達豐台,驅逐英軍,重獲豐台主權。

1930年5月,中國近代史上規模空前的軍閥混戰——蔣馮閻中原大戰爆發,雙方投入的兵力高達130萬人。此時,張自忠任第6師師長,編入張維璽統領的南路軍。5月初,南路軍首先在平漢線向蔣軍開戰。5月中旬,張自忠指揮第6師一夜之間從蔣軍徐源泉部手中奪回許昌十五里店。6月中旬,張自忠等部由平漢線轉用於隴海線,支援東路軍。在高賢集打敗蔣軍精鋭張治中之教導第2師。他的參謀長張克俠評價説:“其決心堅強,臨危振奮。每當情況急迫之時,輒鎮靜自持,神色夷然。”

1930年9月18日,一直坐山觀虎鬥的東北軍統帥張學良宣佈放棄中立立場,通電擁蔣,隨即揮師入關,佔領華北。張自忠的第六師除了配屬粱冠英的第十七旅隨樑投蔣外,尚有第十五、十六旅一部和手槍團大部,約5000人,是西北軍殘部中最完整的部隊之一。

1931年1月16日,西北軍殘部正式編成東北邊防軍第三軍,宋哲元任軍長,秦德純、劉汝明任副軍長,馮治安任三十七師師長,張自忠為三十八師師長。同年6月,南京政府開始整編全國陸軍,第三軍改番號為第二十九軍。

抗日戰爭

1933年1月10日,二十九軍主力奉命由山西陽泉開赴通州、三河、薊縣、玉田待命。這是張自忠有生以來第一次同日軍交戰。

1933年3月4日承德失陷後,二十九軍奉命赴喜峯口阻敵,冷口防務交商震部接替。3月7日,張自忠與馮治安抵達遵化三屯營與日軍激戰七日,日軍無法獲勝,轉而將主攻方向轉到羅文峪方面。張自忠、馮治安將三十七師劉景山二一九團和三十八師祁光遠二二八團調往羅文峪方面,歸劉汝明師長指揮。戰鬥結果,日軍再遭敗績,狼狽撤退。這是抗日戰爭前期中國軍隊少有的勝利之一。但由於蔣介石此時的主要注意力仍放在“圍剿”共產黨和紅軍上,長城防線兵力薄弱,日軍從冷口突破商震部防線,攻入長城以內,繼而佔領遷安,二十九軍陷於腹背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被迫放棄喜峯口、羅文峪陣地,向西南方向退卻。國民政府加緊向日軍謀求停戰,最終被迫同日方簽訂了屈辱的《塘沽協定》。

1937年2月國共議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7月7日,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事變發生時,張自忠在北平卧牀治病,高級官員中惟有北平市長秦德純主持工作。10日夜裏,日軍駐北平特務機關長鬆井太久郎與日本駐平陸軍助理武官今井武夫會見張自忠,無功而返。蔣介石議和,平津輿論界一度認為張自忠為“漢奸”。8月6日,張自忠偕副官廖保貞、周寶衡躲進了東交民巷德國醫院;同時通過《北平晨報》等媒體發表聲明,宣佈辭去所有代理職務。8日,北平淪陷。9月3日,張自忠逃離北平。

1938年張自忠將軍所部第77軍179師師長何基灃駐防洋坪時,對蔣介石消極抗戰極為不滿,導致其手下多名將領被陷害致死。

1940年5月,日軍為了控制長江交通、切斷通往重慶運輸線,集結30萬大軍發動棗宜會戰。1日,張自忠親筆昭告各部隊、各將領出戰。7日拂曉,張自忠東渡襄河,率部北進。14日,雙方發生遭遇戰。15日,張自忠率領的1500餘人被近6000名日寇包圍在南瓜店以北的溝沿裏村。激戰到16日佛曉,張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長山。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一晝夜發動9次衝鋒。張自忠所部傷亡人員急劇上升。5月16日張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戰,午時他左臂中彈仍堅持指揮作戰。到下午2時,張自忠手下只剩下數百官兵,他將自己的衞隊悉數調去前方增援,身邊只剩下高級參謀張敬和副官馬孝堂等8人。5月16日下午4時,張自忠所部全軍覆沒,張自忠戰死。

成就貢獻

血戰臨沂

1938年3月的臨沂戰役中,五十九軍與敵鏖戰七晝夜,粉碎日軍向台兒莊前線增援的戰略企圖,將日軍號稱“鐵軍”的板垣師團擊潰,保證了台兒莊大戰的勝利。

隨棗會戰

1939年5月,中日兩軍在鄂北地區展開了一次大交鋒——隨棗會戰。5月10日,張自忠部在田家集以西的大家畈殲滅日軍輜重部隊,迫使日軍放棄渡河攻擊襄陽(原襄樊)。

冬季攻勢

1939年12月張自忠率領右翼兵團參加冬季攻勢。12月12日,張自忠率三十八師正面進攻日軍,殲滅日軍第十三師團第一零三旅團,於1月初配合第八十四軍穩定戰線,2月14日發起反攻。此次戰爭是抗日戰爭期間正面戰場國民黨軍發動的惟一一次戰略性進攻戰役。

個人榮譽

1940年5月28日國民政府追授張自忠為陸軍上將。

1942年12月31日,國民政府明令張自忠入祀全國忠烈祠。

1946年,國民政府為張自忠頒發榮字第一號榮哀狀。

1982年4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批准張自忠為“革命烈士”。

2009年9月10日,在“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人物評價

日軍設在漢口的廣播電台在張自忠死後當日發出報道稱張自忠為“壯烈戰死的絕代勇將。”

周恩來寫下文章稱讚張自忠“其忠義之志,壯烈之氣,直可以為中國抗戰軍人之魂。”

1991年李先念書:“抗日名將,民族英烈。高風亮節,氣壯山河。”

2005年9月3日,胡錦濤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大會”上譽張將軍是一位:“中國人民不畏強暴、英勇抗爭的傑出代表”。

2010年時任重慶市委主席的薄熙來説,張自忠將軍英勇抗敵,忠貞不屈,是偉大的民族英雄,也是有世界影響的反法西斯高級將領。

後世紀念

張自忠烈士陵園

張自忠烈士陵園,位於重慶北碚區西南縉雲山麓,距北碚城區2公里的梅花山。陵園位於北碚梅花山,渝武高速路北碚出口處。系抗日民族英雄張自忠上將墓。

張自忠將軍紀念館

張自忠紀念館建於 1991年,位於湖北省宜城市。館內以張自忠將軍生平事蹟陳列為主,輔助於名人題詞碑刻,較為全面、系統、真實地的反映了宜城市的革命鬥爭史。

張自忠教育基金會

張自忠教育基金會由張廉瑜等人於1992年發起成立的這一基金會,得到了張將軍親友舊部和社會各界的關心與支持,截止2005年已獎勵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23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