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真實案例:曾經有個從小“品學兼優”的研究生來找我,最近他愛上了一個女生,女生開始也很喜歡他,但一相處下來,很快他就被甩了,他不明白這是為什麼。在諮詢中他説他從來不會跟朋友出去玩,因為這是浪費時間,他的時間要拿來做更有意義的事情——學習。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案例分析:其實,每個人在童年時就應該逐步培養的與人交往的能力。這個孩子的人生缺失了這一部分。親密關係是人際關係發展到極致的體現,一個人如果連人際交往都處理不好,他是沒有可能處理好親密關係的。在後面的諮詢中,這個孩子慢慢看到自己的內心,才發現那麼多年他都生活在空虛和寂寞中,但之前從來沒有感受到。

在心理諮詢中,很多的“成功人士”會過來找我,因為他們發現自己幾十年時間一直在往上爬,跟別人勾心鬥角,總是提防着別人,到最後發現,幾十年來自己從來沒有一天開心過,沒有感受過充實和滿足。

更可怕的是,這樣能夠成功的人只是極少數,絕大部分把人生當做競賽的孩子,會在社會上遭遇嚴重的失敗。為什麼?因為很多家長、老師衡量孩子是否優秀的唯一指標,就是成績,但人的成熟是一個綜合的因素,很多把過多的精力投入到成績上的孩子,忽視了對自身其餘能力的培養,變成高分低能。

贏在起跑線上,是對還是錯?

香港一位教育專家曾經説過: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是不對的,因為人生本來就不是一場競賽!當一個人把人生當成一場競賽,過於注重於與人競爭,他就沒有辦法發現生活中的樂趣,無法走好自己的人生旅程。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天才,但到底什麼才是天才?數學神童?記憶力大師?家長眼中所謂的”天才“標準對孩子的將來真的有那麼重要嗎?人的精力有限,當你投注過多精力在某一方面,其他方面勢必削弱。因此,某種才能特別發達的孩子,往往容易在社會適應方面出現問題。

不要贏了起跑線,輸了人生

很多家長有一個誤區,為了讓孩子成才,他們會不斷的跟孩子説現在的社會競爭有多殘酷,不努力就會被欺負,沒法生存,激發孩子的不安全感,讓他們不敢鬆懈。短期來看,效果似乎不錯,對孩子的整個人生來説,這是絕對不利的。根據我的經驗,很多這樣的孩子到二十歲左右,會開始感覺太累走不下去了。為什麼現在那麼多孩子大學畢業,遇到一點挫折就一蹶不振,甚至走上自毀的道路?一個方面固然是因為眼高手低,適應不了社會的環境,另一方面,就是來自於幾十年來一直積累的內心的疲憊感。

人生是一場旅程,每個孩子出生到這個世界上,都是為了讓自己的人生活出色彩,過得有意義,這也是家長內心所深深希望的。但很多孩子在出生的時候就被告知:你要比別人強,如果你弱了,別人就會踩在你頭上。這樣的孩子會一直戰戰兢兢,沒有辦法放鬆下來,在不斷的競爭中變得冷酷無情。最後,他們當中的某些人確實可以功成名就,但也會錯失了親情、友情、愛情。

要讓一個孩子成為天才,靠的絕對不是競爭、不安的情緒,而是來自興趣和喜悦的力量,只有當一個孩子真正喜歡一件事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的時候,他們能夠從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和意義,從而很輕鬆、快樂的獲得成就。

順其自然,找到正確的培養方式

很多家長會問,既然這樣的培養方式不對,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在孩子幼年的時候,他們是通過單人遊戲來認識和探索這個世界的。等孩子長大一點,能夠獨立行走的時候,他們探索主要的途徑就是通過團體的遊戲,在遊戲中他們跟其他小夥伴互動,學習與人交往的能力,自我表達的能力,説服他人的能力,這樣的能力不斷累積,孩子會在成長過程中提高自我效能感,培養出自我獨立性。當然,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遇到問題,家長的教育和引導是必不可少的,但儘量多尊重孩子的選擇,不需要過多的干涉。別擔心,碰壁也是一種經驗的積累。

現在很多培訓班過早的對孩子進行知識傳授,這時孩子的大腦發育還未成熟,傳授知識只會事倍功半。不但阻斷了孩子探索世界,與人交流的體驗,還會導致孩子的挫敗感,在現實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孩子越學越笨,越學越自卑,甚至變得沉默寡言。

望子成龍:來自家長內心的不安全感

望子成龍,本質上是因為家長對子女的愛,但通常隱藏在愛背後還有另一股心理動力:自己內心的不安。現代社會競爭太激烈,很容易讓人在生活中遭遇挫折,引發對自己的不滿和對未來的擔憂。這時很多人都會想:如果能夠從頭再來的話,我一定……於是,很多家長會不自覺的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

但是,我們要知道,孩子並不是我們的分身,他們是一個獨立的人,有自己的夢想,有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