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菜一湯 錢學森的養生真經

吃飯不在多而在於精。吃的再多再好,只要對自己的身體沒有好處也沒用。反而是四菜一湯這樣簡單的小生活多我們的養生有着很好的作用。

四菜一湯 錢學森的養生真經

四菜一湯 錢學森的養生真經

12月11日是人民科學家錢學森先生誕辰100週年紀念日,2009年,錢學森走完98年的人生歷程。作為一名科學家,錢學森先生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知識積累,而作為一名普通的老人,他也給我們講述了日常生活中的養生之道。

在飲食方面,錢學森沒什麼講究。在他的書信集裏曾説到:“四菜一湯就挺好”。

有些文學作品,為了體現錢學森的敬業精神,經常寫道,他常常一邊抽煙,一邊冥思苦想。錢學森的兒子錢永剛特意澄清説,父親從不抽煙,也不喝酒,這是他一生堅持的原則。

北京阜成路8號航天部大院的錢學森住宅,和普通百姓的家沒什麼兩樣。室內陳設樸素大方,傢俱和地板因為年代久遠,甚至顯得有些破舊。

生活中,錢學森每天除了瀏覽報刊,還喜歡聽聽廣播。但是從不看電視,錢永剛介紹説,這是他早年在美國任教時養成的習慣,那裏的教授們為了專心工作,多少年來從不看電視。

錢學森生前常説:“我沒有時間考慮過去,我只考慮未來。”這種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和樂觀的生活態度,才是他的養生真經。

百歲夫婦的“養生十二條”

近日,出生於1911年1月的沈光遠和1909年10月的黃雪松夫婦加入了上海百歲老人的行列。這對百歲夫婦雖然已是年過期頤,卻依然身骨硬朗,精神矍鑠。沈光遠至今耳不聾,眼不花,寫字不戴眼鏡,思維也十分清晰;而黃雪松老人雖然曾患白內障,但治癒以後,家裏的縫縫補補、煮飯燒菜等依然搶着做。兩位老人的身體為什麼這樣健康?這和他們的夫婦恩愛及堅持鍛鍊等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

沈光遠和黃雪松自國小起就是同學,兩人青梅竹馬。黃雪松擅長紡織刺繡,秀麗賢淑,而沈光遠則是青年才俊。80年前,在迎親樂隊的吹拉彈唱中,兩人就承諾要相知相守,一句簡單的承諾,讓這份愛延續了80年。從事教師職業的沈老,由於工作的繁忙,且學校離家又很遠,往往一年只能回家二三次,撫養子女及下地種田的重擔全都落在了黃雪松的身上。但黃雪松對此毫無怨言,她不僅把幾個子女照料妥當,同時還要種莊稼、打小工來補貼家用。即使是到10多裏外的工地去挖渠,她也要把孩子安頓好,才放心出門。老人回憶説,每次回家,都能在很遠的路口望見家中為她亮着的燈,心裏就特別踏實。

步入老年以後,二老一起做家務、一起幫着照顧小孩,晚上一起看電視。黃老的耳朵不太好,沈老就會在她耳邊耐心講解。由於年紀大,老兩口早上四五點鐘就醒來了,兩人就一起嘮嘮家常,直到天明。二老現住在小兒子沈福元的家中,四世同堂,可謂其樂融融。

堅持鍛鍊是老人長壽的另一個祕訣。沈光遠自小酷愛運動,上學時,籃球、足球、乒乓球……樣樣都行。老人的小兒子説,現在,老人依舊堅持每天早晚半小時的散步。由於村裏增加了健身活動場所,各種器材一應俱全,老人和村裏幾個老朋友經常去那邊鍛鍊。

精神樂觀和不斷學習是老人長壽的又一個原因。沈老説,我的目標是活到110歲!百歲之後,沈老依然堅持學習,並寫自傳“百歲回眸”,文中不僅涵蓋了兩位老人的生平,還總結並推薦了自己的養生祕訣十二條:一是不吸煙,不喝酒;二是早起早睡;三是適當吃一些營養食品;四是堅持每天鍛鍊身體;五是飲食要清淡;六是居住的環境要清靜;七是每天要保證午睡;八是家庭和睦,與人為善;九是多參加社會活動;十是不管閒事;十一是思想豁達不貪心;十二是不斷學習,保持記憶力和思維能力。

老人的“養生十二條”雖稱不上“養生之經典”,但對於現代的老年人來説,還是值得借鑑的。

何曉峯 在醫用臭氧之路上飛奔

1983年,20歲的新科軍醫何曉峯帶着對或可能出現的國內第一台核磁共振的憧憬從重慶來到廣州,他不曾想到,二三十年後他會在醫用臭氧這條路上飛奔。變,是何曉峯醫路生涯的不可不提的關鍵詞。

幕後→台前意外走出“臭氧”之路

大學畢業,立志放射學的何曉峯離家千里加入南方醫院。隨着介入放射學的發展,諸多放射科醫生開始學習介入治療,從幕後走到了台前,像臨牀醫生一樣收治病人。何曉峯也實現了這一轉變,並於2000年遠赴意大利學習神經介入。

在學習之餘,何曉峯發現一個國內沒有的新事物—臭氧治療儀,在其學習的醫院,每週都有患者來接受臭氧治療。臭氧也能治病?何曉峯瞭解後發現,臭氧不僅能治病,而且療效明顯費用低廉,在歐洲南美都在廣泛應用,尤其是在德國,有7000多名醫生在使用這一治療,幾乎覆蓋每個基層診所。何曉峯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決意回國之後研究臭氧。

1→100012年累積點燃星火

2000年5月,何曉峯迴國了,開始研究臭氧在醫學上的應用。經過半年的動物實驗,再加上國外的經驗,臭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效果得到了驗證,但是沒有患者,如何從臨牀上證實?一個新興的事物,醫生和患者都不瞭解,如何推廣?

2000年11月,何曉峯終於開展了第一例X光引導下臭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手術,這個患者還是經過熟人推薦多次勸説才答應試試。然後直到2001年年初,何曉峯才再次獲得了一個機會—國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有名的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原南京鐵道醫學院附屬醫院)滕皋軍教授處有20多名患者願意接受治療。“開頭確實很難,但是效果確實不錯,後來局面就打開了。”

2002年,何曉峯聯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開辦了臭氧治療的培訓班,同年,301醫院也開辦了培訓班,一南一北兩大醫院的集中發力,越來越多的醫生開始瞭解臭氧治療。2005年,臭氧治療的第一屆全國大會在南京召開,“100多名介入科、骨科醫生參加了大會”。自此,何曉峯更忙了—在全國各地舉辦培訓班、每年組織全國醫用臭氧臨牀應用研討會、創辦臭氧醫學研究雜誌、在貧困地區援建臭氧治療中心、成立中國臭氧治療專業委員會……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至今,估計超過300家正規醫院已開展臭氧治療,參與治療的醫師涉及介入、麻醉、疼痛、外科、康復理療科及椎間盤專科。

“我自己做的病例就超過了1000例。”何曉峯説。

非主流→主流在“臭氧”中繼續飛奔

經過12年的推廣積累,臭氧治療已讓不少患者從中受益,也有越來越多的醫院開展了這項技術,越來越多的臨牀醫生認識到了醫用臭氧的發展前景,2010年,臭氧治療技術被正式列入衞生部介入治療規範化教程,然而,在大環境下,臭氧治療如今仍然是“非主流”。

何曉峯説,由於臭氧治療技術在全世界仍處於摸索研究階段,一些機理尚不能完全説清楚,而且,這一新技術的應用勢必對傳統治療技術形成衝擊,因而推廣很難一帆風順。但是,他仍然堅持臭氧治療有着樂觀的前景,“臭氧還大有可為,爭取成為‘主流’”。

“目前,臭氧治療已經在腰椎間盤突出治療收到了良好的成績,創傷小安全性高,就像打針一樣,又經濟,一次治療只需3000元,療效也很好,臨牀上已經有數千上萬例病人證明。在治療乙肝、各種疼痛(如肩周炎、骨性關節炎、網球肘、軟組織疼痛等)上表現也不俗。我們相信,隨着對臭氧醫用方面研究的日益深入,未來在糖尿病、代謝綜合徵、急性腦梗塞、抗衰老及運動醫學等領域的應用,這項技術也將有較好的發展。”

醫者之仁在心也在技

何曉峯,中國醫用臭氧第一人,採訪之初,我就深覺得這是一個有故事的人。

沒有想到,這個人雖然有故事卻不太愛説,説起臭氧,就滔滔不絕,説到個人,則是草草帶過。

醫者之仁,在心也在技。這不是一個喜歡談論自己有多大貢獻的人,他只願大家都知道,醫用臭氧,真的是一個不錯的治療方式,他也願為此不斷研究探索。

結語:養生良好的飲食習慣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好處,這不僅僅説的是我們吃飯要吃的東西,還包括吃飯時的習慣。(文章原載於《自助養生》《健康忠告》,刊期:2012.06,2012.04,作者:王明洪,文慧,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