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魔女美食修行路

美食可不僅僅能滿足於我們的味蕾,沉迷美食也不是所謂的“吃貨”。美食修行是一種時尚的養生之選,美食小魔女就用她的切身行動告訴我們……

小魔女美食修行路

有人曾説,能吃遍世界美食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兒。我不知道這句話對於美食小魔女文茜而言是否同樣適用,我只知道,文茜因與美食結緣,從而瞭解了世界,更加感悟了生活的真諦。

命中註定的結緣

冥冥之中的安排與註定總是充滿着宿命的色彩,但當文茜與美食相遇,他們之間所碰撞出的璀璨花火卻讓文茜的生活,有了更加絢麗的顏色。

對於文茜而言,遍地的野味、滿山的山珍、香甜的水果都是屬於她童年的回憶,哪怕是跟隨父母從出生地甘肅搬回成都後,也因家裏的父親喜歡研究做菜,能將各種野味變成味道不錯的菜品端上餐桌而大飽了童年的口腹之慾。用文茜自己的話來説,那就是從小便幾乎把市面上能找到並做成菜的食物都吃了個遍。

而她自己大學勤工儉學的第一份工作,則是在商場售賣幾百份吉百利巧克力,同樣沒逃避開吃。後來大學畢業,做了專欄作者沒多久,經朋友便推薦來到報社,遇到恩師劉德躍後,便做起了一名專跑美食口子的新聞記者。從此,隨着她對美食越來愈多獨到的觀點與見解為大家所熟知和認可,以及她生性灑脱的性格,美食界的前輩們更是送給了她一個“美食小魔女”的稱號。

但説到底,文茜不過只是一個跟着心走的人。在她採訪各地美食的這段時光中,她會去認真觀察與思考一個地方的優劣,會去想應該如何用文字去表達一個地方的美食。不信口開河,也不聽別人説來的事情,更不喜東抄西抄得出的評論,面對每一個餐廳,每一道菜,她聽從的僅是來自於內心最真實的聲音。她認為在中國,食物不應該有特別的標準,不用像國外這樣,什麼都要標準化,所以所有的認知也應該是源於自己的領悟。她認為要帶給食物更多的,是離開食物之外的意境。文茜曾説:“食物你可以吃到天荒地老,但感情卻並不一定,所以為什麼不帶着感情完成吃這樣一件每天都會做的事情呢?

也因此有人在讀了她的文字後,會覺得文茜評論的每一款菜品都像是在和食物談戀愛一般,讓人對食物從此有了更多的想象與期待。

小魔女美食修行路:以美食喚回本心

這麼多年的美食養生之旅,讓文茜逐漸吃出了一種慈悲之心。也許對她而言,吃已不僅僅是一種藝術,更多則是成為了心態的一種修行。

文茜曾有過三天吃十多家餐廳,甚至感覺吃出了厭食症來的經歷,但卻讓她更加看透了人生的浮華。長期探訪國外美食的她,開始更加願意通過用國外與國內的對比告訴我們,美食與生活的真諦。文茜説,在國外,大家下班以後是絕對不會談論與工作相關的任何話題,尤其是法國人,他們出來吃飯只會談論生活,談一款紅酒應該如何搭配,他們願意花很多時間在餐桌上,去慢慢享受美食。但在國內,很多時候飯桌上都會充斥很強的目的性與商業性。國人變得越來越浮躁,甚至已經忘記我們是為什麼活着、應該怎麼去吃飯、怎麼去交朋友了,開始變得全部用金錢去衡量。這樣的現狀讓文茜感到十分不解,為什麼在以前男耕女織的時代,大家可以其樂融融,會去和大自然對話,但現在大家反而很難去聞一朵花的香味,很難在喝完一碗雞湯後,細分究竟是湯的鮮味還是雞精味道。

所以文茜現在做的,就是向大家介紹一種新的烹調方式,通過保持食物本來的味道,找回大家快要丟失掉的本心,找回曾經強健的身體。她更是把這種以來自邊遠山區或有機蔬菜基地為菜品原材料的食材,通過不用雞精、味精等人工調味料,只用高湯調味、只選用當天新鮮的葱薑蒜、儘量少讓食材過油的烹調方式做出菜品,這一盡最大可能保證了菜品原味的烹調手法叫做裸烹。

讓生活慢下來,用心去感知食物的美妙,去探究食材的本真,這本身就是一種境界。

做菜是一種態度

探尋一件事物的美妙之處需要一雙善於發現美好的眼睛,文茜無疑正好具備了這一要求。她讓下廚做菜這件事兒,也因此成為了生活中的一種期許。

早晨吃得像皇帝,中午吃得像公主,晚上吃得像乞丐是文西對她一天三頓飯的總結。為此她還特別進行了舉例説明,“我剛剛買了過橋米線的餐具,準備將過橋米線當成我的早餐。你想,早上起牀後就有米線、酥肉、雞蛋、豆芽等那麼多豐富的菜品搭配在一起吃,難道不就是皇帝般的感覺嗎?”

當然,她更是把做菜看成了一種樂趣,只要不是她一個人吃飯,那麼她一定會拿出她四處蒐羅到的、有意思的器皿進行菜品的擺盤。在她看來,食物是擁有自己生命和精神的東西,只有在適當的氛圍、擺設、餐具的烘托下,食物的美才能全面地展現出來。“我非常喜歡把食物放在相得益彰的環境裏,它們是有感情的,懂得與人互動的東西。其實檔次差不多的餐館食材的質量都是差不多的,差異在別處。就餐的環境,盛裝菜品的器皿,菜端上桌時的形象、燈光、温度、氣味,和你同桌的客人的情緒,聊天的內容,甚至你自己的形象氣質,都會和菜品本身的味道產生搭配,搭配出不同效果。吃的過程,每一個環節都是可以去享受的。”在這一剎那,文茜儼然又化身成了那個有着自己鮮明特色的美食小魔女。

菜不光是拿來吃的,更是拿來看的。文茜在日常的生活中,更加願意自己動手做拉麪、過橋米線,甚至是趕麪皮包餃子。她常説,之所以日本菜能賣的起價錢,中國菜賣不起的最直觀原因,就是因為不管任何日本菜,烏冬面或是刺身,吧枱上都能看到它的表演,這樣吃起來才會更加有意思。但是中國不論什麼菜系,雖然有很多可以表演的東西,但是大家卻把它藏了起來,在後廚做完後才端上餐桌,這時就很難讓食客感受到食物之美。“這如同大家小的時候,之所以會覺得媽媽做的菜好吃,是因為是你看着她做出來的道理一樣。”

做菜是一門生活的藝術,精緻且富有意境,文茜已在這條路上前行。

結語:生活原本就是一種修行,美食、起居、玩樂都考驗我們的智慧,而養生之道就藏在每一道菜的背後……(文章原載於《養生雜誌》,刊期:2012.11期,作者:虹茹,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