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是由於熱量和(或)蛋白質不足而致的慢性營養缺乏症。多見於嬰幼兒期。隨着人民生活不斷提高,營養不良發病率已顯着下降。目前所見營養不良多為嬰兒期餵養方法不當或疾病因素所造成而且程度多較輕。

孩子營養不良

孩子營養狀況滑坡往往是疾病出現之前就已有種種信號。父母若能及時發現這些信號,並採取相應措施,就可將營養不良扼制在萌芽狀態之中。

人們通常把消瘦、發育遲緩乃至貧血等營養缺乏性疾病,作為判斷孩子營養不良的指標。其實,當父母發現孩子有情緒異常變化、行為反常、過度肥胖或消瘦、眼睛近視等早期表現時,就應該警惕孩子是否營養不良,該帶孩子去醫院進行相關的檢查。

那麼,臨牀上診斷營養不良須要做哪些檢查呢?

一、相關檢驗

1.血總蛋白:輕、中度營養不良時血中總蛋白含量略下降,重度伴水腫時可明顯下降,同時清蛋白也下降。

2.維生素檢查:可查出孩子體內各種維生素是否缺乏。

3.電解質測定和微量元素測定:營養不良時,常見血清銅、血清鐵、總鐵結合力降低,血清鎂在保佑腹瀉、吸收不良時下降,血清鈣、血清磷在伴有佝僂病時減少。

4.生長激素測定:營養不良時表現為升高。

5.血液一般檢查:營養不良時常有血紅蛋白減少,紅細胞計數降低。

二、相關檢查

1.心電圖檢查:營養不良時表現為低電壓。

2.X線檢查:嚴重時出現胸腔積液。

3.B超檢查:可即使發現胸腔積液、腹水。

4.脂肪檢查:瞭解脂肪的分佈及厚薄。

提示:以上檢查項目並不是全部都必須做,得按照醫生的建議來進行選擇,但一般來講,體重、血常規、血液中各種蛋白以及各種維生素是必查項目。

一旦診斷孩子營養不良,應該如何治療?

1、病因治療

應查明病因,積極治療原發病,迅速改進餵養方法。有腸道寄生蟲者在病情許可時進行驅蟲。遷延性腹瀉或慢性菌痢必須控制感染,調整飲食,加強營養。針對發病病因治療的同時,應注意貧血、電解質紊亂等併發症的治療。

2、對症治療

為促進消化,改善代謝給予多種酶(胃蛋白酶、胰酶等)以助消化。重型營養不良,也可選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高營養液靜脈濟射。中醫稱營養不良為疳證,依病症不同,可用消乳丸、保和丸、參苓白朮散或八珍湯隨症加減。

3、調整飲食

如何讓寶寶均衡營養?

輕型病人以乳類餵養最好,除母乳外可採用牛乳、奶粉。在基本維持原膳食的基礎上,較早添加含蛋白質高熱量的食物。

重型病人母乳餵養開始應以患兒食慾為準,何時想吃奶即何時喂,不予限制,哺乳量要循序漸進地增加。

生活中,該如何預防孩子患上營養不良?

1、大力提倡母乳餵養,自孕期即應做好準備。尤其是早產兒及低出生體重兒母乳餵養更為重要。對母乳不足及無母乳者,應及時採用混合餵養和人工餵養,並儘量用牛、羊乳或奶粉餵哺嬰兒,及時添加輔食,尤其注意優質蛋白質的補充。

2、合理安排生活制度,保證小兒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適當安排户外活動及鍛鍊身體,從小養成不挑食,不偏食,少食零食的飲食習慣,可使小兒食慾旺盛,防止營養不良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