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臣曾國藩不造反之謎 一幅對聯讓勸反將領散去

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國都城天京陷落,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宣告失敗,同時也宣告了曾國藩率領的湘軍面對太平軍經過長達十餘年的作戰後最終取得了勝利。其實,當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率湘軍攻到天京城下的時候,很多人就已經看出來最終的結果了。當有識之士看到這個結果的時候,於是便有了這樣一些不停湧動的暗流。

重臣曾國藩不造反之謎 一幅對聯讓勸反將領散去

早在兩年前,當湘軍攻下安慶,曾國藩把兩江總督府設在安慶後,時任江浙巡撫的左宗棠就派人送過一封密信給曾國藩。既然是密信,那麼左宗棠到底説了些什麼呢?

我們知道左宗棠跟曾國藩鬧了一輩子的彆扭。左宗棠自負聰明絕頂,向來也被天下人視為奇士,像林則徐、陶澍等名臣向以“國士”視之,晚清後來更是有“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之説。可左宗棠考試運不好,他覺得曾國藩比自己笨得多,卻在科舉中屢屢高中,而自己連考個舉人都很勉強,不由不歎命運的不公,所以多少有些“既生瑜、何生亮”之感。因為左宗棠的這種心理,所以他總是跟曾國藩過不去,而曾國藩口才不如他,吵起架來總是要落下風,所以曾國藩對左宗棠也每以剋星視之。

現在這個剋星居然派人送了一封密信給自己。左宗棠請胡林翼轉交給曾國藩一封密信,信的內容是用鶴頂格題神鼎山聯:

“神所憑依,將在德矣。鼎之輕重,似可問焉!”尤其是下聯這句“鼎之輕重,似可問焉”,曾國藩一見,可謂觸目驚心。因為問鼎就是問鼎中原、問鼎天下的意思。左宗棠的意思很明白———怎麼樣,老大,天下大勢已明,眼見太平軍撐不了多久了,我們應該有更長遠的目標,這個目標就是借撲滅太平軍之勢,趨勢反了滿清,奪了天下!別看我老左平常喜歡跟你較勁,但你要反,我還是會唯你馬首是瞻,還是把你當大哥!

據説曾國藩看完密信後,面色沉重,沉吟半晌不語。後來過了很久,才拿起筆來在這八個大字上改了一個字,然後交還胡林翼,胡林翼又轉給了左宗棠。據説左宗棠看了曾國藩的回覆後,冷笑一聲,什麼也沒説,把這封只改了一個字的密信放火上燒了。

那麼,曾國藩到底改了哪一個字呢?是那個“似”字,他把“似”字改成了“未”字,於是這句話就成了———“鼎之輕重,未可問焉!”意思也很明確:兄弟,我不當老大很多年!不要迷戀哥,哥也只是個傳説!這種造反的事兒,我是堅決不做的!

而且,胡林翼在轉還這封信的時候,還附有他自己的一句話,叫:“一似一未,我何詞費!”説明他和左宗棠一樣,也想勸曾國藩造反,可見了曾國藩改字表明不反的心跡後,也頹然無話可説。

但即使無話可説,胡林翼還不死心,他後來專門寫了封密信給曾國藩,信中只有一句話:“東南半壁無主,我公豈有意乎?”

意思是説,就算不取天下,至少我們湘軍可以獨佔東南,劃江而治,只要你曾公有意,湘軍上下,莫不捨生相從!可曾國藩還是不為所動。

此後不久,曾國藩手下水師主帥,也是晚清政壇最忠誠、最廉潔自律的奇男子、大丈夫彭玉麟也派人給曾國藩送來密信,説:“東南半壁無主,老師豈有意乎?”只把胡林翼的話改了兩個字,可見左、胡、彭之間都是有默契的,那還是讓曾國藩造反。因為趨勢很明朗,胡、彭的意思是打下天京之後,就算不趁勢打過長江去、打到北京去,依我們的實力,佔據東南半壁江山,清廷拿我們也是沒辦法的。

曾國藩接到彭玉麟的勸反信時,正在自己的帥船上,據當時在身邊的親信內巡撫官倪人塏回憶説,曾國藩當時看完信後,連連説:“不成話,不成話,雪琴還如此試我!可惡,可惡!”説完,把信揉吧揉吧,一張口,塞嘴裏嚼爛掉,當時就把這封勸反信吞下去了。不久,又有一位天下聞名的大名士來湘軍大營拜會曾國藩,此人是後來寫了《湘軍志》的王闓運。王闓運學問很大,辛亥革命後曾經做過清史館的館長。但他自己自詡最擅長的學問是帝王之學,就是教別人如何稱王稱霸。他跑到曾國藩這裏來,兩個人關起門來大談王霸之道。曾國藩默然不語,王闓運口若懸河。王闓運頗有縱橫家的風範,講到動情處,彷彿風雲際會,要為曾國藩造反稱帝指一條明路。王闓運講的時候沒有注意到曾國藩一語不發,只是皺着眉頭用手蘸着茶水在茶几上不停地寫寫劃劃。講了一陣,下人來稟報,説有要客來拜訪,曾國藩聽了對王闓運拱拱手説:“先生請稍坐片刻,我去去就來。”説完,一個人就出去了。

王闓運這才發現曾國藩蘸着茶水在几案上寫的字竟然全是:“妄!”

王闓運知道再説什麼也沒用,只好飄然而去。所以他後來寫《湘軍志》的時候,從情緒上對曾國藩還是非常有牴觸的。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次造反勸諫就不是個體行為了,而是一場羣體行為。

據説就在湘軍攻下天京之後,清政府開始對湘軍警惕起來,江北各處綠營和八旗都有緊張佈防的跡象。而清政府更是第一時間派了欽差大臣來南京,名為犒賞,實為暗查。另一方面,攻下天京的湘軍將領曾國荃,雖然是曾國藩的親弟弟,也因為縱兵劫掠並放跑了洪秀全的兒子洪天貴福受到朝廷的點名批評,另外户部還要審計湘軍的賬目。這一下湘軍內部羣情洶洶,尤其是曾國荃部就起了擁立曾國藩效仿當年宋太祖“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之心。

傳説曾國荃、左宗棠、彭玉麟、鮑超這四位頂尖的人物,在南京的玄武湖曾經有過一場密謀,被稱為玄武湖會議。之後曾國荃率三十多位湘軍的高級將領來見曾國藩。曾國藩對弟弟和手下這批將領的意圖心知肚明,便推辭不見。大家見曾大帥不肯出來相見,更是羣情激動,反覆讓人進內府去請。但不管怎麼請,曾國藩也堅決不出來見大家。後來僵持了半天之後,曾國藩讓人送了一副對聯出來。據説所有人看到這副對聯之後,有的感慨,有的搖頭,有的歎息,甚至還有人熱淚盈眶。最後曾國荃説了一句話:“大傢什麼也不要再講了,今天的事兒以後千萬不可再提,有任何枝節,我曾老九一人擔當好了。”如此一説,眾人才紛紛散去。

那麼,曾國藩到底寫了一幅什麼的對聯,居然可以讓要擁立他造反的這些將領們心甘情願地散去?

這副對聯很有名。上聯是“倚天照海花無數”,下聯是“流水高山心自知”!

一般人都以為這幅名聯出自曾國藩之手,事實上這副對聯只是一個集聯,上聯是蘇東坡詩中的一句話,下聯是王安石詩中的一句話,曾國藩各取其一,放在一起,居然妙對天成!

那麼這兩聯到底是説的什麼呢?竟然能讓一場羣情洶洶的謀反消弭於無形!

下聯“流水高山心自知”還比較容易理解,關鍵是上聯這句“倚天照海花無數”。“倚天”是站在絕高之處。能背倚長天,可見其高,一個人站在絕高之處,面對的卻是容納百川的大海,這時候該是一幅怎樣的景象呢?陽光照在大海上,可謂氣象萬千。雖然氣象萬千,因為觀海之人有倚天之高,所以再奇詭、再驚人、再誘惑的景象,也不能動搖其志、動搖其心,所以下聯有曰“心自知”,而這種自知之心實在有“高山流水”的境界,不是一般人所能窺見的。

曾國藩這副對聯依然説的是自己決不造反的決心,並把不造反的理由也説得很明白了,那就是我自有心中的堅持,自有人生的境界,那些如“花無數”一般的絢麗景象對我是沒有誘惑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