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抗日戰爭期間漢奸的種類 多為亡國論者情況

抗日戰爭期間漢奸的種類

盤點抗日戰爭期間漢奸的種類 多為亡國論者情況

法律條文上並無漢奸二字,只有叛國罪。因此,從我們的角度上講,漢奸只是一個政治名詞,不是一個法律名詞。

被稱為漢奸的種種人,大致可分為軍人與非軍人兩大類。為侵略者做事的非軍人的不討論,本文只討論軍人性質的。

軍人性質的,又可分為兩大類:接受日偽番號的、未接受番號但與日軍勾結配合行動的。

前一部分,就是我們所稱的偽軍,其番號複雜,有皇協軍、和平建國軍、治安軍等等名目。偽軍的番號一般都不大,師一級的有限幾個。這是因為日本人不相信汪精衞,不接受汪精衞提出的建軍要求,堅持自己控制偽軍,否則局面難料,汪精衞要組建二、三百萬的大軍並不難。當然日本也有苦衷,即使相信汪精衞不會反手一擊,允許汪精衞擴軍,日本也提供不了百萬人的武器,因為舊中國沒有什麼兵工廠,所有基本上武器全靠外購。

後一部分,未接受番號,但與日軍勾結配合行動的,典型的例子就是京劇《沙家濱》中的胡傳魁,胡傳魁並未接受番號,一直是“忠義救國軍”的名目,軍裝旗幟都沒有變,然而卻與日本人勾結,最後結婚時還有日本軍官來參加婚禮。

不要以為這僅僅是戲劇中情節,現實當中比比皆是。以山東為例,被列為山東幾大漢奸之一的張景月,盤踞在壽光縣,是八路軍渤海、膠東兩大根據地的仇敵。他的番號一直是國民黨授與的,屬於國民黨的敵後抗戰部隊,沈鴻烈時期,他的部隊叫保安15旅,沈逃離山東以後,他的部隊改叫保3師,從來沒有接受過日本方面的番號,但卻與日軍勾結,不僅僅是向日軍採購軍火,共同聯合攻打根據地、參加日軍的掃蕩。

除了這兩類人,我們一般不稱為漢奸。在歷次反共高潮中,和整個抗戰中,與我方摩擦的國民黨軍不少,其中有的罪惡累累,但一般稱為“頑軍”,而不認為是漢奸。大的方面,有皖南事變中國民黨參戰部隊;小的方面,有各地的中小部隊。比如毛選四卷中,有這樣一段提到具體的人名:1939年9月,在與中央社、掃蕩報、新民報三社記者談話時説到:“那裏的張蔭梧、秦啟榮是兩位摩擦專家。張蔭梧在河北,秦啟榮在山東,簡直是無法無天,和漢奸的行為很少區別。他們打敵人的時候少,打八路軍的時候多。”

秦啟榮,原本軍統特務頭子,抗戰開始後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別動總隊第5縱隊司令,駐守在山東博山,實際擁有國民黨方面的山東軍政大權。他積極反共,伏擊攻打殺害八路軍,製造多起轟動全國的慘案,曾被八路軍反擊討伐。但他每製造摩擦慘案,都公開聲稱是誤會,而不承擔責任,因此地“與漢奸行為很少區別”還是有點區別,沒有被列為漢奸。

秦啟榮比較複雜,他與日本人來往甚密。厲文禮,1943年2月被日軍俘虜後投降,成為日偽“魯東和平建國軍司令”。半年以後,八路軍奇襲厲文禮在安丘縣的偽軍司令部,沒有擊斃厲文禮,卻擊斃了在偽軍司令部裏的秦啟榮。

死在偽軍司令部裏,秦啟榮的一生劃上了不光彩的句號,但終於沒有戴上漢奸的帽子,因為他的部隊雖然與八路軍為敵,卻也一直與日軍為敵,打敵人的時候少,卻畢竟有,不象胡傳魁、張景月“見日寇不放一槍”,日軍對秦啟榮的部隊也是不斷地掃蕩。

漢奸厲文禮,抗戰勝利後又得到國民黨的委任狀,內戰中部隊被打光,隻身逃到天津,成功地活到建國以後,1953年“三反”中落網,押回山東安丘縣,當年他的偽軍司令部處槍決。

從個人來講,漢奸又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原生漢奸,主要是年輕人,一當兵就當偽軍,主要目的是混口飯吃,當誰的兵無所謂。

另一類是抗日軍人變成漢奸,這類人最多,又可分為隨從和主動兩類。

隨從容易理解,上司當了漢奸,下屬也跟着成了漢奸,長官成了漢奸,小兵也就隨着成了漢奸。

主動的就複雜,當漢奸的動機很多:

一、追求個人前途,認定日偽必勝中國必亡,因此“棄暗投明、識時務”的,比如汪精衞,一開始就是亡國論者,這類人數量挺多。該不該抗日倒在其次,第一位考慮的是抗日能不能成功。

二、篤信“大東亞共榮”的理論的,比如那些被日本人洗了腦的翻譯官。其實現在很少有人知道“大東亞共榮”的實際內容,基本上就是“聯合起來,將歐洲帝國主義的勢力從亞洲驅逐出去,讓亞洲成為亞洲人的亞洲,日本是解放亞洲人民的。”這些冠冕堂皇振振有詞的口號,對於鴉片戰爭以來飽受歐洲列強欺凌的中國文化人,很有誘惑力。

三、為自保實力而不顧民族大義的,這在雜牌軍中比較普遍,保存實力重於一切,吳化文就是典型的例子。吳化文投日之前,部隊已經斷糧多日,比過草地的紅軍還要窘迫,為了保存他的部隊而投日。同樣,在濟南戰役之前,他就將父母妻兒送到台灣,以示必死決心,但他一看他的部隊又被擺在最外圍,馬上要頭一批“成仁”,不得不戰場起義。

四、有奶就是娘,無所謂大義,誰給飯吃就給誰打工,哪家公司薪水高就跳槽到哪家公司,這類人也不在少數,最主要是地方上的小股便衣漢奸隊、為日軍通風報信的內奸,影視當中常見這類人,追求的就是“在城裏下館子都不花錢”。這類人當中,土匪又佔了不少,戰前的土匪,很多被收編為漢奸,由匪變官。

五、純粹的戰爭愛好者,不少漢奸屬於這類人,不論是非大義,樂趣就在打仗中,尋求的是刺激,各地都有這類變態。八路軍神出鬼沒,他們同樣也神出鬼沒跟八路軍鬥智鬥勇捨生忘死,實質上有如玩遊戲,最終玩掉了自己。這類人不多,但一有就是“鐵桿漢奸”,通常是漢奸隊伍中的尖子,往往一個人就殺掉上百八路、幹部、軍屬,禍害極大。

六、仇共者,這類人也不少,這些人只因為仇恨八路軍而投敵,只要打八路,跟誰幹都無所謂。山東漢奸成建基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本是土匪,日軍侵入山東,他組織起部隊抗日,後來被國民黨魯北行轅收編,與日軍激戰過多回。八路軍開闢根據地,他反對八路軍到他的地盤,與八路軍摩擦,不料他的隊伍一下就被消滅大半,從此結下深刻的仇恨。由於魯北行轅在摩擦當中被打擊太多,無力再與八路為敵,靠國民黨復仇無望,於是投降了日軍,靠日軍的勢力復仇。他瘋狂地一次次地進攻根據地,屢敗屢戰,得手時就屠殺一切生靈,製造慘案,成為最死硬的漢奸之一。日軍投降以後他又被國民黨收編,同樣一次次深入根據地為害,最後受了重傷而自殺。他死後,他的護兵把屍體運到濟南,王耀武在濟南為他主持了追悼會。

七、被捕後因忍受不了拷打、怕死而叛變的,叛變以後怕被懲罰而不得不死跟着日偽乾的,自不為奇。

汪偽十大漢奸

1.汪精衞(名兆銘,字季新,號精衞,1883年-1944年11月10日)。祖籍浙江山陰(今紹興),出生於廣東三水。1938年12月,汪精衞、周佛海、陳公博以及汪派要員先後以各種方式逃離重慶,分別抵達越南河內與香港等地。 1940年3月30日,出任偽國民政府代主席兼行政院長,成為汪偽政權的主腦。12月30日,汪日簽署“基本關係密約”以及“汪日滿共同宣言”,這是全面投降日本侵略者的協定。

2.陳公博 一個富於多變的人物。中共一大代表,爾後脱離共產黨,參加國民黨,大革命時期,他以國民黨“左派”自詡。大革命失敗後,他又成為擁汪反蔣的改組派代表人物。汪蔣合流後,他則成了蔣介石的座上客。抗戰爆發後,他追隨汪精衞叛國投敵,汪偽政權第二號大漢奸。汪精衞病死後,1944年12月,陳公博代理汪偽政權“主席”、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院長等重要職務,集大權於一身。獲日本“一級旭日大勛章”。

3.周佛海 中共一大代表,爾後脱離共產黨,參加國民黨,成為國民黨右派營壘中的干將和蔣介石的心腹,宣稱自己要做一個“國民黨忠實黨員”, 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周佛海基於抗日必敗的論調,與汪精衞出於共同的利益需要和政治主張而“物以類聚”了。成為汪偽政權的主要組織者,也是握有實權的大漢奸,佔據了偽財政部長、偽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偽中央政治委員會祕書長、偽中央儲備銀行總裁等要職。汪精衞死後,周佛海又任偽行政院副院長兼上海市市長。

4.梁鴻志 1937年“七七”事變後,在日本侵略者的策動下,在上海組織維新政府,並擔任偽行政院長,賣國投敵。1938年3月28日任偽中華民國維持政府“行政院院長”,同年秋,在日本操縱下北上大連,與偽華北臨時政府頭目王克敏、王揖唐等商議成立偽中華民國中央政府,任偽中華民國聯合委員會委員。次年出任漢奸組織“大民會”總裁。1944年11月,汪精衞病死後,梁鴻志繼陳公博為偽立法院長。

5.傅筱庵 曾出任北洋軍政府高級顧問,1927年當選上海總商會會長。因支持軍閥孫傳芳而被蔣介石通緝,被迫離開上海逃往大連。也就是在此時,他的內心已經在盤算着尋找新的靠山,並開始與日本人暗通款曲。1937年日本人佔領上海後,隨即公開投靠日本人;1938年3月28日,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傅筱庵出任偽上海特別市市長。

6.殷汝耕 早年留學日本,並通過日籍妻子與日本軍政界取得了聯繫。七七事變之前,出任日本打着“自治”旗號成立的華北第一個傀儡偽政權----偽冀東政權主席,成為日本帝國主義徹頭徹尾傀儡。

7.李士羣 浙江遂昌人。早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後,曾留學蘇聯,肄業於東方大學。1932年被國民黨中統特務逮捕,自首叛變,被委為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上海工作區直屬情報員。抗日戰爭爆發後,潛伏南京,1938年逃至香港,投靠日本人,後回上海為日本侵略者做情報特務工作。1939年任汪氏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特務委員會祕書長、特工總部副主任,後任特工總部主任、警政部部長、江蘇省主席。

8.陳璧君 頭號女漢奸,1912年5月,與汪精衞正式宣佈結婚。1924年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監察委員。“九·一八”事變後,她積極支持汪精衞對日本妥協的路線。1938年12月19日, 隨汪精衞逃往越南河內,叛國投敵,成為汪逆漢奸集團的重要成員。 之後歷任汪偽政權的國民黨第六次代表大會副主席、 中央監察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央政治會議指定委員、東亞聯明中國總會常務理事等職、積極支持汪精衞投敵賣國的“和平反共建國”方針政策。1944 年汪精衞死後,南下廣州任日偽廣東政務指導員,企圖控制汪偽的廣東省政府。

9.丁默邨 1921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後退出,加入國民黨。1937年任國民黨軍統局第二處處長。 1938年,日本侵略者妄圖撲滅上海抗日力量,擬組織一支特工隊伍,丁默邨被日本人選中。通過李世羣拉線,丁默邨於同年冬潛往上海與日本人掛鈎。次年2月,丁默邨正式投靠日本侵略者,並與另一漢奸李世羣合組“特工總部”,丁、李分別為正、副主任。繼與汪精衞合流,大肆捕殺共產黨人和抗日誌士。日本記者稱之為“嬰兒見之都不敢出聲的恐怖主義者”,國人則稱為“丁屠夫”。1944年11月,汪精衞死,陳公博繼任。丁默邨於次年1月兼任偽最高國防會議祕書長。5月,調任偽浙江省省長、省黨部主任委員、駐杭州“綏靖公署”主任、省保安司令,集黨、政、軍權於一身。

10.王克敏 1903年任留日學生監督,後改任駐日使館參贊。1907年回國後歷任直隸交涉使等職。辛亥革命後,任中法實業銀行中方總經理。1917年任中國銀行總裁,並一度擔任北洋政府財政總長。1932年起,歷任南京國民政府東北政務委員、北平政務整理委員。1935年任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抗日戰爭爆發後叛國投敵。先後任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行政委員會委員長和漢奸組織“新民會”會長、偽中華民國聯合委員會主任委員、汪偽國民政府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兼內務總署督辦、汪偽國民政府委員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