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3個活活餓死的着名帝王 竟數他最“杯具”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軍事改革的成效的確立竿見影,但表面成功的背後潛伏着巨大風險和危機,至少有兩點。

揭祕3個活活餓死的着名帝王 竟數他最“杯具”

第一,沒有尋找新的軍事增長點。

春秋戰國時期有多次變法,趙國的“變法”最特殊——只針對軍事進行改革!趙武靈王作為一國之君,改革卻只奔着軍事去,缺乏通盤考慮,在經濟和政治領域幾乎沒什麼動作。政治、經濟、軍事是三駕馬車,趙國在軍事上跑得太快太遠,政治和經濟上卻在慢慢踱步,馬車有分崩離析之虞。

在改革的系統性全面性和諧性上,趙雍比起商鞅來,差之甚遠。由於與軍事配套的政治和經濟改革沒跟上,趙國國力後勁不足,在與秦國的長期抗衡中漸落下風。長達3年的長平之戰中,趙國耗不起,出現糧荒,居然到了要向齊國借糧的地步,而後者卻落井下石不給。有人説,如果不是三家分晉,而是由趙國統一打理晉國的地盤,有雄厚的經濟基礎支撐,最後哪家統一六國還不好説。梁啟超就大膽推測:“使主父(即趙武靈王筆者注)而永其年,則一統之業,其將不在秦而在趙。”③超哥的説法,在下不太贊同。若趙武靈王不橫死,活得久一些,趙國與秦國的戰略相持也許會更持久,但如果政治和經濟上沒有改革、改進和改善,最終也將落敗。

第二,沒有處理好軍事與政治的關係。

趙國建立後,圍繞王位繼承發生爭鬥乃家常便飯,是一直解決不了的老大難問題。每逢新老國君交接班,總會發生一番武鬥,內耗國力。趙雍想打破這個魔咒,採取了一個出人意料的做法:自己正當盛年之際(公元前299年),把位子傳給年僅11歲的次子趙何(即趙惠文王)。

趙雍才40歲左右,正當年富力強,為什麼突然主動隱退當起太上皇?

這可能與趙雍本人的經歷有關。趙雍即位時年僅15歲,沒有父皇指點,被王叔控制,學會治國理政花了不少時間。因此,趙雍想讓兒子早點兒接班,親眼看到他儘快成長起來。同時,趙雍也有戰略上的考量:把內政交給兒子,自己專事武功,負責開疆拓土。

從理論上看,這一安排很有創意,也具有可行性。可惜,趙武靈王有個致命弱點——感情用事,在選接班人的問題上左右搖擺,出了岔子。傳位給次子趙何後,他又覺得對不住長子趙章,想搞“一國雙王制”,南北分治。在他看來,晉國可以分為趙、魏、韓三家,有了這個先例,趙國再分為兩家也不是不可以。

趙章本來都死心了,得到這個消息,就好像抓到救命稻草,野心迅速膨脹。公元前295年,他在沙丘(趙國別宮,位於今河北平鄉縣東北)發動政變,企圖殺掉弟弟,自己上位。不過,趙何此時羽翼已豐,身邊有一羣足智多謀的文臣武將,對政變早有準備。結果,趙章兵變失敗,躲到父親那裏尋求庇護(父子三人各居一宮),仍難逃一死。

下令殺掉趙章的是兩個人,一個正是趙武靈王的叔叔、宰相趙成,另一個是司寇李兑。兩人犯下的事可不輕,按趙國《國律》當處“夷刑”,也就是滅族。他們太瞭解趙大老闆了,料定自己會遭到清算,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大門一鎖,把太上皇軟禁在宮中。整整3個多月後,兩人覺得趙武靈王不可能還活着,才開啟宮門,發現其屍體果已枯癟,身邊還有鳥蛋的殼。顯然,趙雍是被生生餓死的,最後時刻都上房檐掏鳥蛋吃了。歷史上餓死的人多了去,但餓死的皇帝極少,筆者目力所及,有名的好像就3位吧,除了齊桓公和南樑佛教皇帝蕭衍,就是這位趙武靈王了。其中,齊桓公是被寵臣餓死,梁武帝是被敵人餓死,而趙武靈王居然是被自己15歲的兒子餓死,可謂最“杯具”。

司馬遷歎道:“猶豫不決,故亂起,以至父子俱死,為天下笑,豈不痛乎!”④趙雍諡號趙武靈王,何意?按照東漢名士蔡邕的解釋,“克定禍亂曰武而不損曰靈。”⑤趙武靈王雖然英年早逝,但“胡服騎射”的成果保留了下來,澤被後代,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