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節日 佤族盛大的木鼓節有何文化特色

佤歷“格瑞月”(相當於公曆12月),是佤族過去舉行全寨性拉木鼓節木鼓活動的時節。木鼓節分為拉木鼓、跳木鼓、祭木鼓,一般在播種旱谷之前,收割旱谷之後期間舉行。佤族視木鼓為至高無上的通天神器,是山寨村民賴以生存的保護神。它源於母系社會中對祖先的圖騰崇拜。在每個佤族村寨都建有木鼓房,供奉着木鼓。千百年來,敲響木鼓,羣山震盪,可以與祖先和神靈通話,可以驅兇避邪、祈求村寨平安,可以召集和激勵部族成員抵禦外來侵犯。

佤族節日 佤族盛大的木鼓節有何文化特色

圍繞着木鼓的民間盛大活動主要有拉木鼓、跳木鼓、祭木鼓。雖然不是同時連續舉行,但是都非常熱烈、隆重、歡樂、壯觀。既豐富多彩,又具有濃厚的地方民族特色。佤族的宗教、歌舞、飲食、服飾穿戴、待人接物禮儀風俗等等,都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示體現。

佤族用它進行祭祀、報警、召集村民或進行娛樂。每個佤族村寨都有一個或幾個木鼓房。節日活動重點突出展示民族文化藝術和民俗風情,同時組織遊覽勐梭龍潭、天池、馬散水庫、永東瀑布、裏坎瀑布、嘎勒瀑布、歹格拉河溶洞、莫窩溶洞、芒杏溶洞、芒杏、王牙、博寒、類廣獨木成林、南約藤橋、三佛祖遺址、大石馬、娜妥壩邊境口岸和多處熱帶雨林風光,如果氣候適宜,還能觀賞到廣闊浩潮的佤山雲海。

節日期間,節慶組委會有專人負責介紹西盟經濟開發資源,進行經貿洽談。三天的節日時間,有舞台民族文藝演出、廣場大型民族文藝民俗風情展演、農村民俗風情表演、民族體育競賽、廣場篝火民族歌舞大聯歡。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

節日頭一天,頭人和“魔巴”(祭司)帶人乘黑夜趕到事先選好的高大紅毛樹下,舉行祭祀(獻祭、驅鬼、唸咒祈禱)後,“魔巴”揮斧砍幾下,然後由其他人連夜把樹砍倒,撿三個石頭放在樹樁上,意為給樹鬼的買樹線。再按所需木鼓尺寸截斷樹幹,鑿出鼓耳,佤歷“格瑞月”(相當於公曆12月),是佤族過去舉行全寨性拉木鼓活動的時節。繫上藤條。

第二天清晨,全寨男人老幼身穿盛裝,上山拉木鼓。魔巴右手舉樹枝,領唱“拉木鼓”歌,指揮眾人協調動作。人們在木鼓經過的地面撒撥水酒,拉木鼓的男人一邊拉,一邊歌舞,其他人或吶喊助威,或送酒送飯。

把木鼓毛坯拉到寨門外停放兩三天。“魔巴”殺雞祭祀,然後才把大對幹拉到木鼓房邊場地上,交給木匠製作。這一天的拉木鼓,男女同拉,互擠在一起,據説是談戀愛的好時機。一邊拉,一邊歌舞、逗趣,要鬧很久。木鼓做好試敲滿意,人們把它抬入木鼓房後,再次狂歡,人們合着鼓點,跳起粗獷的木鼓舞。

佤族木鼓,大致有三個作用:其一是用於祭祀,1958年以前,佤族獵人頭祭木鼓(58年後國家禁止),獵到老虎、豹子等大型動物也祭木鼓。山寨裏魔八砍牛尾巴做大鬼,把木鼓房裏的人頭送出木鼓房,祈求山寨平安,穀物豐收。

其二是用於報警。山寨受外來侵犯或發生火災時敲響木鼓,召集寨民抵抗外來侵犯或撲滅火災。

其三是用於歌舞娛樂的樂器,這是解放以後至今木鼓最主要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