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地震 地震揭露我們心理的恐慌

何謂心理恐慌?

緬甸地震 地震揭露我們心理的恐慌

恐慌心理,是指人們在面對想象或現實的威脅時所產生的特定心理反應。它有個體性恐慌與羣體性恐慌之分。在危機事件中,人們不合理與不合作的行為反應,就是典型的羣體性恐慌的心理表現。從社會學角度看,恐慌本質上是一種社會信任危機,是個體對自己所處的環境喪失信任之後的應激性反應。

據瞭解,一般人們在面對突如其來的城市災難與危險時,首先會出現“否認”心理,對於災難的來臨會自欺欺人而採取“不作為”,而在“否認”心理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過度作為”心理,人們開始出現認知的偏差,比如網絡轉發不理性信息等。

陽春三月裏的點滴恐慌

地震的恐慌心理。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 至今仍未能完全為人們所認識, 在其被蒙上一層神祕而恐怖的面紗之後,會在部分人中談“震”色變。在地震時和地震後,由於人們對地震都持恐懼心理,因而一些人常常將一些非地震的聲響誤認為又地震了, 出現跳樓並造成更嚴重的意外傷害。特別是日本9.0級地震之後,人們心理更加恐慌2012末日的提前降臨。

核輻射帶來的心理輻射。日本9級地震以及隨之觸發的海嘯,幾乎吞噬日本多個沿海城市。更加令人不安的是核泄漏情況加劇。面對這種前所未見的情形,與日本一衣帶水的我們,在關注日本地震心繫災民的同時,這些天,也有人開始擔憂這樣的核泄露會不會影響到我們。

面對這樣的災難,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誰都會有焦慮,誰不會恐慌。這不僅體現了一種人類最基本的理性自保,而且從有利的角度來説,對每個人來説,也是一個提前的預警,保證自身不受傷害。但是過份地憂心忡忡,則沒有必要。除了讓自己和身邊的人惴惴不安之外,於事無補。

食鹽搶購折射背後的恐慌心理。不管核輻射會不會污染海水,進而影響到今後食用鹽的提取。但可以肯定的是,面對核輻射的巨大危害和相關説法面前,人們的這種不自覺的“過度作為”的心理“輻射”所參生的影響已經顯而易見。

據研究,在面對災難時,75%的人會出現恐慌心理,極少部分人處於理性的狀態。對於大部分恐慌人羣,需要正確地引導他們去認識災難的本質。專家表示,主要還是依靠政府和主流媒體及時發佈官方正確、透明的災難信息,讓人們充分了解,以消除心理疑慮。

瘦肉精引發國人對食品安全的又一輪“心慌”。 瘦肉精可以顯著促進動物生長,提高瘦肉率。但是使用瘦肉精的豬肉對人體有害。長期食用則有可能導致染色體畸變,會誘發惡性腫瘤。但被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瘦肉精”原來並沒有消失。央視的《“健美豬”真相調查》將該違禁飼料添加劑再次曝光在人們的視野之內,並隨之引起了不小的“恐慌”。

消除恐慌的幾種心理療法

疏泄釋放法:把不平的、委屈的、義憤的事情,坦誠地説出來或者痛哭一場或大叫一頓,以求得親朋好友的勸慰和幫助,這樣可以使不快減輕,以至煙消霧散。

理喻法:即用理智戰勝情緒上的困擾。在評價自己時,既要看到自己的優勢,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期望值不要定得太高,要正視現實。

意識控制法:即以自己的道德修養和意志抵禦負性情緒的產生。如在面臨不幸時,不逃避,不埋怨,鍛鍊耐受性,要樹立信心,以面對現實,順其自然的生活態度看待問題,堅信前景是美好的。

精神轉移法:負性情緒可以在人的大腦中形成一個強烈的興奮灶,此時可以用新的刺激在大腦皮層建立另一個興奮灶,以削弱或抑制原有的興奮灶。

精神昇華法:這是把負性情緒轉變為有自我價值的行動中來,積極投入到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去,勤奮學習,努力工作,即產生化悲痛為力量、化憤怒為動力的行動。

改變認知法:改變錯誤的認知方法,不要把問題看得太複雜,太悲觀。遇到困難挫折時,學會兩分法看問題或換位思考問題,也要學會上下左右看問題,以減少自己的固執思維。此外,加強自身修養,培養廣泛的興趣和愛好,同時向他人學習處理各種應激事件的方法,克服自我的暗示性或他人的感染性,增強對困難和挫折的應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