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族文化 九族中的魯凱族有什麼歷史文化

魯凱族人口與分佈

高山族文化 九族中的魯凱族有什麼歷史文化

總人口數:約一萬一千多人主要分佈地區:屏東縣霧台鄉,高雄縣茂林鄉,台東縣卑南鄉、金峯鄉。

自古以來魯凱族和排灣族的拉瓦而亞族及布曹而亞族合稱傀儡番,又稱澤利先-原住民之意。據説,魯凱族原來都住在台東大南溪上游右岸,舊大南部落和本主山之間,魯凱人稱為Shikipalichi的地方。魯凱族共分成三個社羣,人數最多的是分佈在霧台鄉的西魯凱羣,他們住在歷史悠久、造型典雅的石板屋內,其次是分佈台東卑南鄉大南溪東興村的東魯凱羣,他們來自中央山脈西側的小鬼湖,下山後與太麻里排灣族和知本卑南族在文化上長期互動影響,比較特殊的是住在高雄縣茂林鄉三個村落的多納、萬山、茂林,在歷史上與西魯凱互不來往,語言各村自成一格,因為位於南鄒族四社羣的南(下)方,因此被稱為魯凱族的下三社羣。

大約在1340年左右,魯凱人與住在附近的太麻里原住民為了某些原因反目成仇,而被壓迫西遷,越過大武山定居好茶村。約過三百年又一小部分自好茶遷至阿禮村;又過一百年又一小部分遷至霧台村。所以可以説魯凱人的遷移,除了他族的壓力以外,選擇更好的生活環境是重要的原因。魯凱族和排灣族都是貴族社會,部落頭目擁有土地,庶民只是承租頭目土地的世襲佃農,兩族的文化習俗非常相似,差別是排灣族是長嗣(長男或長女)繼承家業,魯凱族則為長男繼承製,而且魯凱族的服飾尚黑,圖案多為百合花與陶壺,不像排灣族崇尚百步蛇圖騰。本族平均身高在台灣原住民當中最矮,膚色黝黑,臉型與眸子皆呈圓形,民族性非常保守,頭目的威權很大、且族內極為重視團結與互助,其凝聚力比布農族只偏重於同一親族者還要強烈。

魯凱族的經濟生活

傳統的經濟生產方式仍以農耕為主,從燒墾到定耕。主要作物為小米和芋頭(旱芋),其它還有樹豆和甘藷。芋頭收成後,以火烤乾加以貯存,可供一年的消費。其次的生產有狩獵,畜養和山溪捕魚。

魯凱族的社會生活

魯凱族人的社會組織是一種社會階層制度,建立在土地制度和長男繼承。魯凱族與排灣族的社會組織相同,但在嗣承上,魯凱族只有長男可以;而排灣族則長嗣即可繼承,不分男女。因此可以説,魯凱社會階層制度是長子繼承製度造成的。

魯凱族的社會階層共分三層:貴族,特權階級,成員多為地主的近親。士,社會地位低於貴族,高於平民,其長子為士,餘嗣為平民。平民,是主三從以外的兄弟,有些是地主的遠親,有些是無關人物,大部分是佃農,社會階層最低。

魯凱族在原始藝術的表現上,非常優秀與細緻.女人的織布與編籃,男人的木雕.尤其是木雕優異的匠人,在部落中最受人尊重與愛戴。琉璃珠是他們重要的飾物,靈甕是他們重要的禮器,但魯凱人他們不會製作,這些器物是祖先所留下來的,所以他們很注重和禮戴這些器物。

魯凱人與蛇

他們的祖先來源傳説中,有一種傳説為魯凱人的祖先是由百步蛇所生的,所以將百步蛇的圖案視為祖靈的一種象徵,運用在家屋的祖靈柱,檐桁,門扉等木雕,身體的刺青,衣服的刺繡,其它的生活器物上。